今年以来,嘉鱼县委政法委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实行“四项举措”在主题教育中一体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向纵深发展,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
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
县委政法委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连点村、小区等基层一线,找问题、查根源、寻对策。全面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遍访企业解难题”“平安咸宁全域提升”、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联系、包保、帮扶机制,丰富载体,推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职责任务上肩。落实每周跟进、每月专题研究,及时梳理更新“三个清单”,确保问题聚焦重点难点堵点痛点,工作措施有序推进。
通过建立清单强化县域社会治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群众困难精准感知、及时报告,为解决群众困难、基层短板等问题,推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效载体。截至目前,委领导班子成员累计下基层走访102人次,收集问题22个、解决22个,普通党员干部基层走访78人次,收集问题29个、解决29个。
结合政法工作实际,持续开展全域提升活动
政法各单位结合“平安咸宁全域提升”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入到各自联系的村组(社区、小区)进行宣传推广,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通过深入开展治安通报进社区(村组)、退赃大会进街道、法制课堂进校园等活动,全力促进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
为推动宣讲活动走深走实,政法各单位建强用好“两团多队”,深化拓展“十讲十进”等宣讲活动,统筹组织“村村响、村村讲”等基层宣讲活动,扎实开展重大会议、重大主题理论宣讲。县公安局举行“牢记使命担当 筑牢忠诚警魂”主题演讲比赛,各镇、村(社区)采取“村湾夜话”“星空夜话”、专题宣讲等形式向群众宣讲政策法规等。
截至目前,共走访困难群众2679户,项目工地、重点场所462个,重点人员、特殊群体2593人,基层平安建设工作人员783人;主流媒体宣传报道21篇次;收集意见建议344条。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786件,化解3641件,有效化解率96.2%,司法确认案件70件;开具不文明养犬责令改正告知书12份。
发挥党员干部示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提高解决问题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县委政法委将收集掌握的各类问题制成民生清单,将民生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办理十大民生实事,实行领导干部领办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动态更新,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解决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在一线解决民生问题。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领办1—2件民生实事,共领办民生实事项目22个,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已办结22个。
同时,在社区建立“大党委”工作机制,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制度,组织单位领导干部到社区报到,开展党员干部“认岗认事认亲”,常态化下沉小区开展“敲家门、叩心门”活动,参与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全县政法系统党员干部累计下基层3000余人次,发现问题842个、解决777个。
用好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基层共同缔造活力
县委政法委以深化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围绕村湾、小区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公共空间利用、矛盾纠纷化解等群众的身边事,发动群众和党员干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设施共管、效果共评。针对通组入户道路建设管护等涉及群众利益的公益事业,采取项目奖补、社会捐资、群众让地投劳折资的办法筹集资金,建立“公益性岗位+群众认领”管护模式,充分赋予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推动好事办好、难事办成。
今年以来,通过与群众共商共议,为王家巷村和三湖社区新划停车位500余个;财源广场小区建成电动车充电棚,安装充电口20个;王家巷村修复村湾主路1条,完成沟渠清淤8条,安装护栏600米,新建排水设施2处;帝景苑小区新增垃圾回收和分类设施3套,老南家花园小区楼道灭火器更新;协调发放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共计22700元,发放司法救助资金53万元,救助困难家庭22个;一批群众关心的身边事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林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