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通山县生态环境分局关于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体会
2023-12-20 16:25:44 来源: 点击: 0
       生态环境执法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生命线,执法成效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事业的发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容忍度越来越低,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做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方面浅谈四点体会。
                                                            生态环境执法必须到位不能缺位
       体系要健全。就通山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环境执法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障碍和不适应,存在着“横向分散、纵向分离”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机制,纵向上要探索完善跨区域、跨流域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及时防范和 处理边界环境污染纠纷;横向上要加强部门间联动,形成外联 公安、法院、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内联污防、总量、环评、监测等部门的良性互动机制,扩大执法效果,从而建立“钢铁一样硬的执法监督机制”。
       职责要明确。市、县两级执法机构要形成工作合力,明确监督检查对象和工作重点,彻底整治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职责交叉、主次不清等 现象。市级执法机构要兼顾宏观与微观,把自身职能严格定位 在“贯彻上级监管要求、规范下级执法行为”上来,通过转方式 督办、环境执法稽查和后督察、案卷评查等形式,在履行好自身职责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县一级执法行为。县一级执法机构要深化网 格化管理,当好环境执法“片警”,制定网格责任体系,明确各网格主要负责人,确定网格直接责任人,将职责分解到各个网格,细化到各个岗位,落实到各个点源。
       责任要落实。要严格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建立环境 执法工作责任制和首问负责制,要开展环境执法人员年度考核评议活动,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成长进步挂钩。要增加执法考核权重,提升执法考核层面,将环境违法案件的结案率等执法指标纳入重点考核范围,杜绝“该查不查,查了不处,处了不结,久拖不决”等现象。
                                                               生态环境执法必须严格不能手软
       必须做到“四个狠抓”。要狠抓重点企业、重污染行业监管,围绕造纸、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和重金属排放企业加强监督检查,促进总量减排;要狠抓重点区域流域综合整治,开展“诊断式”环境执法,对水质超标、大气污染的流域区域污染源展开全面排查整治,点面结合,“对症下药”,确保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要狠抓责任落实,通过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挂牌督办、行政处罚、环境问题约谈、媒体曝光、责任追究等措施,推动企业落实环境管理主体责任;要狠抓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部署,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必须加强环境执法稽查和后督察。结合专项行动扎实开 展环境执法工作专项检查、环境执法稽查和后督察,梳理环境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命令,对后督察中发现拒不执行环境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命令的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进一步的处理和强制措施。同时密切与工商、监察、银行等部门沟通与联系,结合企业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建立环境保护“黑名单”,必要时向社会公布,纳入社会监督,确保案件查处到位、整改到位,防止污染反弹。要以环境执法稽查为抓手,持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
       必须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企业严格执法就是对企业最大的保护。对企业的态度应该是不包庇、不袒护、敢碰硬,该处罚就处罚,不允许讨价还价。处罚不是目的,是促进企业守法自律的有效有段。执法人员要挺直腰杆、敢啃硬骨头,对那些恶意排污、屡教不改的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出重拳、下猛药”,要用好环境行政处罚这把利剑,充分发挥行政处罚的威慑作用,达到通过“查一案,教育一片;查处一起,震慑一批”的效果。对一些典型案例,一旦查处就要予以通报,敢于曝光,对外公布。
                                                                生态环境执法必须常态不能懈怠
       要转变观念。执法贵在常态化,不能搞临时性的、群众性的、大规模运动性的执法,这种执法模式既不能长久,也劳民伤财。在当前的环境执法中依然存在着应付检查“一阵风”、检查结束“大回潮”等现象。法律法规不是“松紧带”,专项行动、专项整治要持续推进,日常的严格执法更为重要,必须转变观念,举一反三,建立健全环境执法常态机制,给违法分子造成长期的心理震慑,巩固执法效果。
       要勇于创新。要加快建立企业环境信息数据库,整合环保系统内部对企业的监管、执法等各方面的信息,做到信息共建、共享、共用。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将企业环境保护守法和自律情况纳入征信管理系统,并对企业环保守法行为实行差别化环境执法。
                                                             生态环境执法必须规范不能随意
       要推进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全覆盖。省厅的移动执法系统大大扩充了移动执法系统的功能内容,不限于一个移动执法终端,而是一个全方位的执法政务平台。所有相关的在线监测、日常监管、行政处罚等执法数据、企业信息、执法人员动态等都要囊括进这个系统里,形成数据库,做到应用全覆盖。
       要进一步完善环境行政处罚程序。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违法问题的调查、取证、证据的审查、立案调查报告、处罚决定的形成、各种执法文书的告知、送达、处罚决定的执行等等环节,都不能有任何遗漏和不规范的地方。同时, 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司法部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落后产能淘汰、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造假、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等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要加强环境执法行风建设。要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为核心,坚持从严治党,切实加强政治、思想、纪律、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政治理论、一月一学法、执法大练兵等活动,不断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
 

   (郭细军)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