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6 12:12:22 来源: 点击: 0
今年以来,咸宁市委政法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化实践活动工作部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上来,把准把牢实践活动方向,在做细做实上狠下功夫,稳步推进实践活动“三张清单”落地落实,去年以来,,咸宁市群众安全感测评从全省末位进入第一方阵,2023年上半年群众安全感测评4项指标均位于全省前3名。
一、常态化深入基层一线,筑牢服务群众“连心桥”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五共”的工作方法贯穿于政法工作始终,共同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咸宁、法治咸宁建设。
(一)领导带头“下基层”,坚持“点对点”访。制定《关于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平安咸宁全域提升”活动的工作方案》,市直政法各单位分别联系各县市区成立了6个工作团,70个工作队,1132个工作组。按照“四必访”“四必问”“四必宣”“四解决”要求,市县乡三级联动到联系点常态化开展下沉活动。
(二)搭建平台“听民声”,坚持“面对面”聊。制定《市委政法委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3个下基层阵地,到嘉鱼县开展“平安咸宁全域提升”活动,到浮山办事处长安社区开展创文活动,到塘湖镇望湖村开展乡村振兴活动。通过3个下沉阵地,共走访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人员等350人,走访项目工地和重点场所12个,走访企业25家,走访村社区平安建设工作人员94人,收集意见建议38条,排查矛盾纠纷39起,解决问题30个。
(三)聚焦需求“汇民智”,坚持“心贴心”谋。紧密结合政法工作职能,发放反电信诈骗、反邪教、扫黑除恶等宣传手册10万余份,发放扇子、文件袋、杯子等宣传品3万余份,先后组织开展3场村湾夜话,赴长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次,收集群众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治理等方面意见建议15条,并将下基层收集到的18个问题纳入领导班子成员“三张清单”动态管理,帮助解决了通城县望湖村夏某某猪肉滞销、崇阳县见义勇为牺牲人员儿子石某就学生活困难问题等30个。
二、实战化打造综治中心,高效解决群众“烦心事” 打通部门分割、层级壁垒、发挥多元主体力量,构建部门联动、上下贯通的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体系。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685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2373件,预防纠纷2826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7559件。咸安区向阳湖镇化解村级合同纠纷“合议共管”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经验典型案例。
(一)坚持资源整合共建大平台。强化横向联动。制定《咸宁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咸宁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方案》,将信访接访、检察听证、治安防控、法律服务等服务群众的职能功能融合进来,打造“多位一体”的“客户端”,实现“1+1>2”的整体效应。强化纵向贯通。将平台向基层延伸,乡镇统一设置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网格化管理工作室等5个功能室,统筹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基层政法力量,实现集约管理、集成服务。村级中心建立由党组织书记牵头,驻点民警、治调主任、网格员、联户长为主力,法律顾问、乡贤“五老”共同参与的“1+4+N”工作团队。强化多方协同。组建62人的“调解专家人才库”,选聘42名专职调解员常驻,引入33名律师轮流值班,设立代表委员调解联络室,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矛盾化解。
(二)坚持闭环管理共处风险源。按照“兜底式”受理、“全流程”办理、“全周期”管理的要求,健全“中心吹哨、部门报道”运行机制,形成“研交办督结评”工作闭环。信息统一归集研判。整合群众信访、“政法单位政法干警群众评”平台问题线索、网格员走村入户发现问题,形成“数据池”,及时汇总分析研判,做到每日一汇总,每日一上报。问题限期办结归档。根据对问题线索的研判结果,快速分流交办相关职能部门,要求限期办结,还针对办理情况,下发“两函一通报”(提醒函、督办函、通报)等,定期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督办提醒,并做好佐证资料归档。结果及时反馈评价。办理结果及时向群众反馈,同时,还对当事人进行回访,确认办结效果,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评分,并将结果纳入年度平安建设考评。
(三)坚持服务集成共解心中结。依托综治中心,推动人民调解、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服务联动攻击,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化“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推动司法关口前移,整合公证、法援等司法资源,与速裁法庭高效互动,进一步保障调解协议的司法公信力和执行力,今年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600人次,司法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700余起。深化“诉前调解+心理疏导”。将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导入矛盾化解、民事诉讼全环节,对思想偏激的进行心理矫正,对心结难解的进行心理疏导,推动事心双解。深化“线下调解+线下服务”。探索“云调解”方式,搭建网络视频调解平台,解决部分当事人无法面对面调解的问题。
三、便捷化畅通民意表达,全面接受群众“码上评”
在全省创新开展“政法单位政法干警群众评”活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将政法队伍、政法工作好坏的“投票权”交到人民群众手中,倒逼干警作风转变、服务提升。日前,“咸评政法——请群众评议让群众满意”获评省委政法委“新时代湖北政法工作十大创新品牌”。
(一)推行“三化”服务,打造数字平台。一是扫码即评便民化。开发设计“咸评政法”小程序,微信扫码即评。截至目前,共有66万人次参与评议,反映具体问题线索524条,经甄别筛选后交办374条,查否300条,查实55条,正在核查中19条,组织处理18人。二是自动提醒在线化。问题线索第一时间推送到市直政法各单位,由其审核交办,核查单位调查处理后,系统自动推送消息邀请群众评价办理情况。三是问题督办精准化。对“咸评政法”小程序、民意测评、案件评查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同步发送“平安咸宁全域提升”活动各工作队精准督办跟踪,着力解决群众诉求。
(二)探索“三办”举措,闭环解决问题。一是职能线索全心全意办。对于职能范围内的问题线索,实行“群众评议、部门调查、上级审核、群众回评”闭环管理,提高办理效能。二是民生线索整合资源办。民生类问题线索与政务服务12345平台对接整合,由其统一转办督办,并回告办理结果,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高频线索提醒预警办。对于不同群众反映同一人或同一单位问题,同一群众多次反映某一问题,发函督促重视,做好矛盾化解、沟通解释工作。
(三)突出“三种”导向,强化结果运用。一是突出正反典型选树。发挥正反典型作用,以正面典型示范带动,反面典型警示提醒,让全体干警学有榜样,行有示范。二是突出“协管”“协查”。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向纪检部门移送,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征求意见建议时,如实反馈群众评议有关情况。三是突出长效常治。研究制定《关于巩固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十个一”工作方案》等,逐步健全完善正风肃纪长效机制,持续推动政法队伍作风改进。
尽管我们在前期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察民情不够深入、宣传发动不够到位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扬实际深实严细久的工作作风,持续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一是进一步强化清单管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群众和企业诉求,按照不同领域、不同类别,对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归整,高质高效做实“三张清单”动态管理。二是进一步推动问题解决。按照实践活动进度,实行动态调整和项目化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倒排时间节点,严格销号办结,做到以心换心、发动群众、用情暖民心。三是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深入宣传下基层实践活动和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提高群众知晓率,提升群众参与度,营造运用共同缔造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浓厚氛围。
(来源:咸宁市委政法委)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