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 执行财产一体化处置改革“小切口” 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大场景”
2023-09-26 17:18:13 来源: 点击: 0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构建和维护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执行工作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关乎“真金白银”兑现,其成效是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最直观有力的体现之一。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法院聚焦“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工作思路,从推进执行一体化“小切口”改革着手,突出优服务、降成本、增质效,全面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大场景”。
       一、优化司法服务水平,“一站式”办成执行“一件事”
       一是优化执行事务线上、线下服务功能。集成执行网上立案、窗口立案、材料收转、信息查询、首次约谈、集约调查、集约控制、集约送达、终本管理、执行咨询、信访接待等10项“一站式”服务功能,实现执行事务“一站通办、一次通办”的“星级”标准,为群众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星级”诉讼服务。
       二是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涉企紧急事务实行“星标识”,迅速交办、快速流转、及时跟踪,争取涉企案件办理“黄金时间”。
       三是打造综合法庭打通就地办理。借鉴黄陂区在辖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建立第二政务服务中心的做法,我院将盘龙城人民法庭作为试点,在全市率先打造具备“立、审、执”一站式诉讼服务功能的综合化法庭,全面实现就地立案、审理、就地申请执行,为辖区企业提供就地“一窗通办”的诉讼服务。
       二、提升财产处置效率,“一体化”高效兑现“真金白银”。积极推进执行一体化进程,化零为整,变多为一,将执行过程中涉及的财产调查、控制、处置等,从长条线流程“纵向串联”变成扁平化的分段“并驾齐驱”,分段集约提高效率。
       一是建立前置调查机制。在执行立案环节即前置着手调查,通过首次约谈详细调查财产保全、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情况,听取申请执行人对被执行人财产特别是房产、土地等处置意向或意见,并就保全、先予执行等事项与审判部门高效衔接,为后续制定执行方案打好基础,努力平衡和保障各方权益。积极推进执源治理,今年3月受理的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批量定金合同纠纷案件,考虑到该企业前期交房危机稍有缓解,目前正逐步复工复产,经与申请执行人代理人沟通后对该批次案件适用执前和解,并主动联系区住建部门争取协调支持,最终该批次案件执前一次性全部履行到位。
       二是推行“双重集约”模式。执行立案后快速集约查控,根据财产调查情况进行履约能力初步分析后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对符合条件的已控制房产、土地等资产先行移送评估,对资产处置实行“法官主导+处置组集中实施+网拍工作辅助”工作模式,实现财产处置案件集约办理和财产处置事务性工作集约办理“双重集约”。将房产、土地等资产处置从整体执行工作流程中剥离,将拍卖过程中调查、勘验、评估、送达、公告、上拍等事务性工作进行集约,实行财产剥离、统一管理、集中推进的工作规范,严控周期,分类处置,切实压缩执行用时。今年1-8月通过执行财产一体化处置模式开展司法拍卖房产等标的281件,较去年同期增加67.2%;拍卖成交标的71件,成交标的额5699.68万元,同比增加105.2%。
       三是落实快速处置机制。包括查封介入、灵活定价、不间断变价、适当增加变卖四个部分。资产处置职能延伸提前介入至查封环节,充分利用执行协调、评估等期间,大幅度缩减处置周期。灵活采取当事人议价、网络询价、定向询价等方式快速定价,解决传统委托评估的方式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今年适用网络询价标的物242件,为企业节省评估佣金9.25万元。实现不间断上拍,满足上拍条件的标的物一拍、二拍、变卖、交付等全流程快速运转。适当增加变卖程序,灵活处置资产,努力破解资产变现难题。今年某商业银行申请执行案件,案涉价值千万房产经一拍、二拍、变卖均流拍,后在不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前提下,灵活引入第三人以流拍价947.5万元购买,让本已流拍房产最大限度实现价值。
       三、拓宽联动渠道,“一张网”夯实司法保障力量。加强内外联动,将执行涉及各方力量“拧”到一起。
       一是推动构建外部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探索营商环境创新举措,与区发改局(信用办)沟通对接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共同构建政务失信预警和推送、政务失信记录和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为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案件执行“打好辅助”。凝聚政法合力,与区公安分局、构建执行联动工作机制,在腾退、司法拘留等环节形成工作合力;同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联合制发《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暂行规定》,共同搭建起公检法司拒执犯罪“快移、快侦、快诉、快审”的“快处平台;同区司法局构建“公证+执行”工作机制,邀请公证人员参与和见证执行中和解、调查、送达工作,发挥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联合信用惩戒激励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白名单”,对于主动履行义务企业出具《自动履行证明》,及时修复信用帮助企业减负纾困、恢复发展。今年以来对384家企业通过“黑名单”屏蔽等方式进行信用修复,避免企业因涉案在金融贷款、工程投标等方面受限。
       二是健全内部‘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体系。始终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从诉前保全到立案、审理、先予执行、执行全流程坚持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实体化评估,今年一起标的2000万涉企案件因审理、执行部门主动衔接,通过先予执行800万元缓解双方企业资金困难,最终有效促成两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并全部履行完毕,促使企业良性生存发展。不断完善“执转破”工作流程,建立本院《关于畅通“执转破”工作流程的实施意见》《执行转破产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执转破”程序规范高效有序,依法保护有挽救价值的涉案企业,及时清理僵尸企业案件,最大限度保障债权人及债务人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对企业执行移送破产审查12件,其中已受理破产清算申请5件。
     (何祎  金文桥)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