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助力稳岗稳就业  “税力量”很硬核
2021-01-29 16:17:34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去年以来,崇阳县税务局青山税务分局充分发挥税务部门职能作用,精准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引导稳岗拓岗,用“税力量”托起劳动者“稳稳的幸福”。

税收助力餐饮经济“暖起来”
“我们玉竹楼最大的特色就是品尝原汁原味的青山鱼,让消费者体会到休闲度假的乐趣。”2021年元旦,农家乐老板黄宗华向游客介绍道。“如鲟鱼、红鳟鱼、银鱼、桂鱼都是产自青山水库,滋味很鲜美。”
坐落于崇阳县青山镇青山水库脚下的玉竹楼,是一家星级农家乐。在这里,既可赏青山绿水,休闲垂钓,还可品尝到本土特色的多种美食佳肴。“随着游客的增多,我们库区的小日子是越过越滋润也更有盼头了,看现在我开的这农家乐,六个包厢里都有空调,天冷天热客人吃着都舒服,我家的菜品很受欢迎,很多顾客都是从外地慕名而来的,现在生意可红火了。”黄宗华的玉竹楼每天平均接待游客60余人。
    作为老牌“网红”餐馆,玉竹楼的食客以外地游客为主。去年疫情期间,餐饮业遭受严重影响,许多餐馆经营陷入困境,玉竹楼也不例外。正在焦头烂额之际,黄宗华接到了来自崇阳县税务局青山税务分局税收管理员的电话。“他在电话里告诉我,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我们可享受税费优惠3.5万元,我高兴得差点哭了。”黄宗华感叹道,“疫情期间,我们入不敷出,如果没有国家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政府部门的帮扶,我们都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经营下去。这些政策优惠不仅在经济上支持了我们,也在精神上给我们加了油、添了劲。”

税收助力蔬菜经济“活起来”
冬雨过后的田野弥漫着泥土的芳香,崇阳县青山镇城万村绿田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内,白菜、萝卜、泥蒿、花菜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幸福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农户正热火朝天地采摘蔬菜,菜篮子里装满丰收的喜悦。
为有效带动群众增收,绿田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团结乡里乡亲,依靠农业科技和科学管理,新鲜的时令蔬菜很快就将运往超市柜台,种菜户有的年收入最高可达30万以上,最少的也有近6万元。同时,合作社还负责带动 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可领到80元的工资。“合作社一路发展艰辛,我们大伙儿只懂务农种菜,知道自产蔬菜免税,不知道向本社社员销售的农膜、种子、化肥、农药等也免税,多亏你们税务干部,给我们悉心讲政策,从合作社成立到现在,一如既往给我们贴心服务,让我们企业减免好多税,这不,最近正准备为大伙儿分红呢!”谈起税务部门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合作社理事长赵新云乐开了花。截至目前,全村有蔬菜基地1000余亩,大棚1100个,种菜农户达500余户,总年产值达1500余万元。
一个个蔬菜大棚、一批批致富带头人的出现,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道路。崇阳县税务局青山税务分局针对本地特色“蔬菜经济”,建立“农产品税收服务绿色通道”,问需问难,向广大纳税人普及政策,解惑答疑;精准辅导,企业成立初期的“一对一”“绿色通道”服务,让纳税人办税一路通畅;全程跟踪,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现行政策,做到应享尽享;贴心服务,让纳税人办税体验更贴心,税收助力“蔬菜经济”,振兴农村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让乡村真真正正“活”起来。

税收助力茶农经济“鼓起来”
眼下正是冬季茶园管护的关键时节。在青山镇青港白茶基地,合作社负责人葛小峰正组织人手对茶园进行锄草、施肥、修剪等管护,为来年茶叶增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港白茶基地占地1200余亩,所生产的特色白茶、黄茶主要销往江浙地区,在当地备受欢迎,属于中高档茶。近年来为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探索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茶农”的产业模式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多方努力下,成功走出了有机、优质、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路子。合作社生产的“隽水源”系列茶产品,先后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咸宁市十大名茶”“湖北省旅游产品金奖”“中国武汉农博会金奖”等称号。
“我们现在茶叶产业的发展持续向好,背后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导致茶叶价格几番波动,很多茶厂也被迫停业。”谈起茶叶产业背后发展历程,葛小峰感慨的说道,“我们面临困难之际,国家先后出台了多批支持疫情防控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税收优惠政策,配合已有的茶叶自产自销免征增值税等优惠,现在茶厂恢复了生产,茶叶销量也提上来了。”当前,青港白茶基地常驻工人有15人,其中半数是当地村民。每年采茶旺季,茶厂需400余名采茶工,每天能采鲜叶2600多斤,可加工优质白茶600多斤,按刚上市场价每近1000元算,毛收入达60余万元,采茶工人均工资达220元一天。
茶叶被贫困茶农视为“油盐灌”和“钱袋子”,茶树成了广大茶农的“摇钱树”。“可别小看这一片片小小的茶叶,它可是我们家的救命草,全靠它圆了我们家的脱贫致富梦。”茶农胡旺边在茶园锄草边说道。胡旺是青山镇石铺村的贫困户,“今年我没有外出打工,就在家门口的白茶基地工作,既照顾了家里,又多了一份收入。”像胡旺一样,该基地共带动了当地8名贫困户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达2400元。
肖云梦  刘智利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