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细的针,竟把我肚子里的‘大水囊’治好了,太神了!”近日,70多岁的张婆婆紧紧攥着公安县人民医院介入团队医生的手,语气里满是激动。一年前,她还在为肝脏里的多发囊肿寝食难安,如今这颗“定时炸弹”终于被成功拆除。
张婆婆有多年高血压病史,一年前体检时,一份报告让全家揪紧了心:她的肝脏里长了多个囊肿,最大的直径达10公分,几乎占满肝脏一大部分。“会不会破?开刀疼不疼?”张婆婆既怕囊肿变大出现危险,又对传统手术充满顾虑,纠结许久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该院介入门诊,寻求微创治疗的希望。
入院后,介入团队立刻为张婆婆完善检查。考虑到她囊肿多、体积大,还伴有基础病,团队反复推演:既要精准避开肝脏大血管,降低出血风险,又要尽量一次操作处理多个囊肿,减少老人身体负担。最终,一套详细的手术方案和穿刺路径确定下来。

手术当天,局部麻醉生效后,CT精准定位引导,医生手持一根细如发丝的21G chiba针,沿着预设路径缓缓刺入。针尖一抵达囊肿,清亮的囊液便顺着针管抽出,原本鼓胀的囊肿渐渐“瘪了下去”。紧接着,医生向囊内注入无水酒精——这是防止复发的关键一步,能让囊肿内壁上皮细胞凝固变性,失去分泌囊液的能力。
凭借精湛的“针”功夫,医生逐个处理完所有囊肿。全程张婆婆保持清醒,没有明显痛感。术后检查显示,囊肿基本塌陷,她也没出现胸闷、腹痛等不适,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顺利办理了出院。
如今一年过去,张婆婆按时复查,结果令人欣喜:之前的囊肿几乎完全消失,肝功能也保持正常。“早知道这么轻松,当初就不用白担心了!”她笑着说。

据放射医学影像科介入团队介绍,以往治疗囊肿,常采用开腹或腹腔镜下“去顶开窗术”,但这类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还可能面临出血、腹膜损伤、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对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病的患者来说,耐受度较低。而经皮穿刺抽吸联合硬化治疗,是目前临床广泛推荐的微创方案。它的治疗原理很明确:囊肿内壁的上皮细胞会不断分泌液体,导致囊肿变大,通过细针将囊液抽出后,注入无水酒精或聚桂醇等硬化剂,就能破坏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让囊腔逐渐粘连闭合,最终被身体吸收。
如果您或家人也查出肝肾囊肿,不必过度焦虑。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