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复杂病例的诊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与中西医结合的双重智慧。荆州市中医医院眼科近期通过MDT(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拨开重重迷雾,诊断罕见疾病,为患者进一步治疗保驾护航。
这次疑难病例讨论,由该院眼科胡淑琼主任发起,医务科副科长刘冲组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刘燕青主任、放射科何平根主任、风湿病科张素华主任、脑病科龚阳陵主任、普外科成志锋主任、内分泌科廖仲宇医生、肿瘤科郑新平医生、风湿病科金枝医生参加,大家在一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病例一:眼眶肿物背后的“免疫谜题”
诊疗过程:一位高龄老年男性患者因双眼眶外上侧肿物生长四个月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0余年,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病史8年,曾于2017年在其他医院行心脏支架手术治疗,2023年9月于我院行鼻息肉手术治疗,2023年11月于我院行双侧下颌下腺肿物切除术治疗。这次经CT、MRI检查,手术切除病灶,最终病理检查确诊为IgG4相关性疾病——一种易与肿瘤混淆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疗难点:IgG4是一种新认识的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的疾病,该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病变可持续进展并导致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器官功能衰竭。强调以风湿免疫科为主导,多学科联合完成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随访。IgG4-RD的诊断尚无金标准,诊断需基于临床症状、血清JzG4水平、影像学和病理学多方面的证据综合判断而定。
多学科协作:眼科主导手术与护理,风湿病科制定免疫方案,内分泌科调控血糖,放射科提供精准影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评估解剖结构,肿瘤科协助排除恶性病变,普外科支持抗感染治疗。
中西医结合:激素治疗控制炎症的同时,辅以耳针、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疏通经络,加速康复。

病例二、病例三:双眼视力骤降的“神经危机”
诊疗过程:两名患者均因双眼视力下降2天入院,通过头颅及眼眶MRI增强、眼底照相、视野、眼电生理VEP、OCT,确诊为双眼视神经炎,其中一位患者为上颌窦真菌感染,另外一位疑似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
诊疗突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评估鼻窦炎与视神经炎症的关联并转入耳鼻喉科进行手术治疗,脑病科针对脱髓鞘疾病系统评估,对患者的诊断提出需长期观察,普外科针对患者的丹毒控制感染,放射科关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
多学科协作1+1>2的医疗力量
据悉,此次眼科MDT多学科诊疗工作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在诊疗模式创新与服务质量提升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不仅为复杂眼病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个体化的“一站式”诊疗方案,极大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更是我院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学科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我院将继续深化和完善MDT诊疗模式,将其拓展至更多疑难眼病领域,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汇聚多学科智慧,为守护荆楚百姓的清晰‘视’界贡献更大的力量。
(邓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