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度昏迷到意识清楚,从无法进食到畅快交流……近日,陈叔叔的康复之路,是公安县人民医院医护团队用专业技术与温情共同书写的生命奇迹。
突发急症 生死一线
“当时真的以为挺不过来了……”回忆起发病时的情景,陈叔叔的家人仍心有余悸。49岁的陈叔叔因突发“右侧小脑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被紧急送往公安县人民医院ICU。入院时,患者已陷入深度昏迷,生命危在旦夕。
危急关头,神经外科与ICU团队迅速展开急诊手术治疗,凭借精湛的技术稳住患者相关病情,随后转入神经外科继续治疗。然而,苏醒后的陈叔叔却面临着多重困境:气管切开导致无法说话、吞咽障碍,让自主进食成为泡影;排尿功能障碍困扰生活……连吃饭、喝水、排尿这些最基础的生理需求都难以实现。医护人员在全力救治的同时,也时刻关注家属的情绪,及时沟通病情进展,用耐心的解释缓解他们的焦虑。

科学训练 吞咽重生
由于气管套管、脑出血后遗症等因素影响,患者不仅无法经口进食,更丧失了与家人正常交流的能力。目睹同病房患者吃饭聊天,谈笑风生,患者心情一度跌入谷底。神经外科护士长刘胜兰第一时间发现患者情绪问题,立即带领护理团队耐心为患者进行评估,通过吞咽障碍筛查、染料试验、吞咽测试(V-VST)、吞咽功能训练、吞咽理疗等举措,制定了科学的进食及训练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
病房里,温暖的场景时常上演。“陈叔叔,别着急,我们慢慢来!先坐起来……”“头稍微低一点,对,就这样,非常好……”护理人员一边细心指导安全有效的进食方法,一边不断给予鼓励。从3ml~4ml的“一口量”开始,循序渐进增加进食量,饮食性状也从藕粉、酸奶等糊状中稠流质,逐步过渡到低稠食物,最终实现普通食物的摄入。在医护患三方的共同努力下,陈叔叔成功拔除胃管和气管套管,不仅恢复了自主进食,还能与家人畅快交流。
创新技术 告别尿管
患者因为神经性膀胱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尽管已尝试了膀胱功能训练、下腹部温水热敷、电子生物反馈及电针治疗等多种方法,但拔除导尿管仍未成功。考虑到反复插导尿管不仅带来不适,也增加了尿路感染的风险;如果选择膀胱造瘘不仅会增加患者经济费用,还对患者心理容易造成创伤。
为让患者早日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护士长刘胜兰带领护理团队,制定了清洁间歇导尿方案,并亲自示范、手把手指导家属进行操作。在护理团队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下,患者家属很快掌握了技巧。短短一周后,陈叔叔成功与留置尿管说了拜拜,实现了自主排尿!
康复之路 爱与专业同行
目前,通过神经外科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陈叔叔的吞咽、言语和排尿功能都已经恢复了正常。“从昏迷不醒到能吃饭、能说话、能生活自理,每一步都离不开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陈叔叔的家人满怀感激,送上两面锦旗,分别写着“和蔼可亲 关怀备至 医术精湛 细致入微”“你们的笑容温暖了病人 你们的呵护抚平了病痛”,以此表达对公安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珍贵、护士长刘胜兰及全体医护人员的谢意。

公安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在这里,技术与温情并重,专业与关怀同行,构筑起了患者从“生死一线”到“重获新生”的桥梁,也点亮了更多患者对抗疾病、重拾希望的信心。这不仅是公安县人民医院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医者仁心最动人的诠释。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被尊重、被守护,让每一段康复之路,都充满温暖与力量。
(牟庆 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