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16:32:54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这次教训太深刻了,纳税信用真是咱老百姓的‘经济身份证’!”8月中旬,通城县纳税人张某在顺利代开工程款发票后,对前来回访的税务干部感慨道。这是通城县推行个人所得税信用体系建设“税信达”试点工作以来,通过信用修复机制帮助纳税人重塑信用的典型案例。
今年6月,张某在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系统测算需补税1225元。面对税务部门多次催报催缴,他以行业不景气为由拒绝缴纳。7月1日,依据《通城县个人所得税信用分类扣分细则》,其纳税信用被直接列为“严重失信”,相关信息同步至全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触发联合惩戒机制。
7月22日,当张某通过电子税务局申请代开工程款发票时,系统立即触发信用预警。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依据《通城县个人所得税信用管理办法》,依法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当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发票代开业务办不了,以后贷款、招投标都可能受影响。”张某说。
7月25日,张某主动补缴了税款及滞纳金,并通过线下办税服务厅“个人所得税信用驿站”提交了信用修复申请。税务部门迅速核查其整改情况,确认符合修复条件后,于8月1日将其移出“严重失信名单”,并启动动态监管。8月4日,张某再次申请代开发票时,系统审核顺利通过。
“信用修复不是‘一修了之’,而是引导纳税人重树诚信意识的重要举措。”通城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个人所得税信用体系建设先行示范试点,通城县已建立起涵盖信用记录、信用分类、联合奖惩及修复机制的全链条管理体系,目前已通过“信用驿站”为12名纳税人办理了信用修复,有效提升了纳税遵从度。
下一步,通城县将持续完善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推动形成“诚信纳税、守信激励”的良好社会风尚。
(成明聪 卢金勇)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