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8 09:35:55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个人纳税信用,这张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金名片”,一旦蒙尘便可能处处受限。近日,湖北某科技集团法人许某的亲身经历,生动诠释了及时修复纳税信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为广大纳税人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5年3月,通城县税务局在股权转让税收专项检查中发现,许某在2024年度股权转让中存在收入明显偏低且无法提供完整成本凭证的问题。经核定,许某需补缴个税及滞纳金。因多次催告未果,税务部门依法将其纳税信用直接判为“严重失信”。今年6月,当许某为事业发展申请银行贷款时,这份失信记录成为“拦路虎”,融资申请遭拒。
面对困境,许某主动寻求改变。在得知通城县税务局最新推出《个人所得税纳税信用修复机制》后,他立即联系税务部门咨询政策。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许某于7月全额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并通过“云上通城”平台提交修复申请。经税务部门严格审核,其信用等级成功修复为“一般失信”。
信用重生带来实质转机。银行根据更新后的纳税信用记录重新评估,最终批准了许某的经营性贷款申请。
“一次失信不意味着永远受限,”许某感慨道,“关键是要及时纠正,主动修复信用。”
通城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依法诚信履行纳税义务是维护良好个人信用的基础,个人纳税信用状况已广泛应用于金融信贷、商业合作、荣誉评定等多个领域。对于已发生的失信行为,纳税人可依据《个人所得税纳税信用修复机制》主动纠正并申请修复,以重建信用价值。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优化纳税信用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政策宣传与辅导,提升纳税人诚信纳税意识,共同营造公平有序的税收营商环境。
(成明聪 卢金勇)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