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纷争终化羽,法治春风润乡邻。"6月10日,王家畈村调解室里,一场横跨三季的邻里纠葛在五小时的法理情交融中终得冰释。乡平安办、综合执法中心、司法所、村两委"铁四角"联动,以《民法典》为尺,以邻里情为线,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绣出基层治理的和谐图景。
一、寸土之争酿心结,九月光阴筑"冰墙"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场因有偿帮工赔偿引发的纠纷,让两家屋檐下的月光都染上了戾气。一方拍桌质问"律法怎容耍赖",一方摔凳怒喝"乡规岂让欺人",连门前老槐树的枝叶都在争执声中瑟瑟发抖。正如乡综合执法中心王主任所言:"砖瓦之争易解,心墙之固难拆。"
二、五时巧解千千结,法情共融化坚冰
调解伊始,王主任便以"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破题:"当年六尺巷传为美谈,如今你们隔篱而居,怎可让半寸地界寒了二十年邻里情?"这话如破冰锤,砸开了双方紧绷的面色。司法所刘律师则展开《民法典》画卷:"您看这相邻权条款,既讲权利边界,也重人文关怀,正如古人云'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村治保主任更搬出"活账本":"张叔去年帮李婶收玉米,李大哥前年替张嫂送急诊......这些情分,比纸上数字更金贵。"当这些带着汗味的往事被一一数说,当事人眼中的火光渐渐化作愧色。
三、刚柔并济解纷争,德法合璧润民心
调解方案里,既有"分期赔偿十社会救助十邻里和睦"的法律框架,也嵌入"端午互赠粽子、中秋共赏明月"的乡俗约定。正如墙上"和为贵"的匾额被阳光照亮,双方在"法者,天下之程式也;德者,国家之基址也"的警语前握手言和。徐律师起草协议时特意加笔:"邻里相见,当如春风拂柳,勿若寒霜摧枝。"
四、调解一案,教化一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胡主任在复盘时引用古语,点出此次调解的深层价值:当地正以"四合一”十“法律明白人十乡贤理事会〞为支点,打造"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治理杠杆。如今漫步王家畈,新刷的"遇事找法、解决靠法"标语与百年古槐相映成趣,恰似"法治为骨,德治为魂"的现代乡约。
暮色中,两户人家的炊烟再度交织成缕。这场耗时五时的调解,不是终点,而是新篇——当"讼息乡宁"的古老理想照进《民法典》的字里行间,乡村治理的诗篇,正续写着"法治作墨,温情为纸"的时代新章。
(王旭 胡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