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公安县聚焦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突出问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采用大数据手段,通过“五比五推”,持续推动整治走深走实,切实提升学生营养膳食服务保障水平。
一是聚焦关注,深挖问题根源。聚焦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等群众关切问题,在全县78所开办食堂的中小学内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并通过第三方审计摸排,全面查改问题。实行边整治边建制,紧扣食品安全和食堂财务,出台《公安县学校大宗食材采购询价制度》《公安县学校食堂管理动态信息公示制度》《公安县学校食堂外购熟食管理制度》制度,推动学校新增食堂管理制度92个。目前已投入530万元对7所学校食堂开展针对性维修改造,并为部分学校食堂添置设施设备。
二是精准比对,严把管理关口。聚集学校食堂学生伙食水平和食材采购等学生利益保障问题,在全县依托县教育局食堂财务管理平台、县大宗物资采购征订平台、县学校食堂食材供应商平台等进行大数据分析比对,发现采购不规范,学生营养膳食搭配不科学学校15所,紧扣营养食谱和食材种类质量价格数量等出台了《公安县学校食堂营养膳食大数据比对制度》《公安县学校食堂食材平台采购制度》两项制度。
三是着重推介,坚持透明公开。聚焦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伙食水平等家长及社会了解不充分问题,在全县依托营养食谱、市场价格信息、财务平台信息,推介学生营养膳食,食堂食材种类、价格等,并制订了《公安县学生营养膳食制度》《公安县学校食堂食材供货商考核制度》。
五比——
一是比对学校食堂食材采购的种类。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校食堂食材采购电子清单,确定全县学校食堂食材每周采购25至40种为合理范围。每周食材少于25种存在菜品单一、营养素缺乏,高于40种存在食材特新种类,学生伙食费较高。
二是比对食材的用量和金额。全县食材分为大米、面粉、面条米粉、肉类、水产品、蔬菜、禽蛋、豆制品、干货、食用油、佐料、水果、牛奶、面包点心等14种。通过大数据核算出每生每日、月、期、年的用量和金额,大数据计算后设定同类学校每生用量和金额的合理范围值。
三是比对食材价格。根据全县学校食堂食材采购价格大数据比对后设定每种食材每月的合理价格范围,防范价格过高或过低。价格过高存在食材质量、品牌过高,造成食材分量不足或伙食费过高;价格过低存在食品质量较差,有食品安全隐患。
四是比对食堂食材采购来源。根据全县学校食材采购平台、中标供货商信息、食材发票电子清单等大数据分析是否合同外采购。防范不合格、不合规食材进入学校食堂。
五是比对非食材支出比例。通过大数据比对同类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薪酬、水电燃料费、易耗品费、设备维护费等支出比例,来确定学生营养膳食总水平。通过大数据比对,公安县确定非食材支出占总伙食费25%-20%,(食材支出75%-80%)为合理范围。非食材支出比例越低,学生营养膳食总水平相对越高。
五推——
一是每周推介学生营养食谱。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食堂膳食指南(2022)》,公安县依靠大数据推介每周学生营养食谱,供全县学校参考使用。
二是每周推介学校食堂选购最佳食材。通过大数据分析公安县主要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食材供应情况,每周推介40种常用食材,学校每周自主选用25至40种。
三是每周推介食材参考价格。参照市、县发改委发布食材价格,公安县3家农贸市场价格,3家大型超市价格,通过大数据计算取每种食材平均价格作为每周推介学校食堂食材采购参考价格。
四是每月推介同类学生食材人均日用量、月用量。通过全县同类学校食材的用量大数据分析,确定全县同类学校学生食材的日用量、月用量。
五是每月推介学校食材支出比例。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校每月食材支出总费用及占月总伙食费的比例,确定同类学校每月食材支出占比合理范围值。
目前,公安县通过大数据“五比五推”,学生营养膳食水平全面提升,在早餐费5-6元参考价上,做到了肉蛋奶齐全,品种多样化、营养化,在正餐费6-8元参考价上,做到了菜品丰富、味道可口,达到“两荤两素一汤”加水果、牛奶。
(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