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通山县守“三线” 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24-12-10 10:09:06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近年来,通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牢牢守住“三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1-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值为93.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μm/m³,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达标,环境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2024年1-6月,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0%,较2023年同期上升0.2%,全市排名第二;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均值为29μg/m3,较2023年同期下降6μg/m3,全市排名第二;国控、省控、市控、县自设断面水质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一、执守生态优先主线,筑牢绿色发展基础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久久为功,践行到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推行生态环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职责的通知》,成立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环境保护委员会,明确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建立环保工作“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评议”制度。县委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县环保委各成员单位履职情况纳入年终述职评议制度,倒逼责任落实。二是强化规划引领编制了《通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全县187个村庄规划和大畈隐水等12个乡村振兴规划实现全覆盖。划定耕地保护目标36.2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1.9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978.77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33.46平方公里。严格执行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水、大气、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制定《通山县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通山县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意见》《通山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通山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通山县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清理整治方案》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实行环保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落实落地。三是强化目标奖惩。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内容,对年度考核成绩优秀的予以表彰,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按照《通山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细则(试行)》进行追责问责。近年来,对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不力的干部进行了严肃问责。同时,把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内容,对任职期内环保履职不到位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损害的,一律不予提拔任用、并予以责任追究。
       二、坚守生态福祉底线,拓展绿色发展效益
       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围绕“水清、天蓝、土净”,狠抓污染防治攻坚。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巩固秸秆禁烧、城区禁鞭、城区禁煤“三禁”和扬尘治理、汽车尾气治理、涉气排放企业治理“三治”工作成效明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严格执行产业负面清单制度,采取整合搬迁、升级改造、清理取缔等措施,完成56家“散乱污”企业整治清理任务,近年来未引进一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招引中广核集团、国网新源公司等一批能源巨头加盟开发清洁能源产业,投资逾百亿元的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开工建设。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完成万人千吨、千人百吨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加强长江禁捕退捕,采取“人防+技防”“防+群防”管控机制,清理取缔“三无”船舶480艘、网具160副,核减船舶937艘,保留船舶591艘,严厉打击船舶从事非法捕捞等涉渔活动,促进富水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县12个饮用水水源地均建设了界牌、界桩,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加强生活污水治理,制定《通山县农村生活污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全县59个行政村和14条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31.55%。争取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资金1.5亿元,中央补助资金到位2000万元,新建、改建污水管网10余公里,整治通羊河生活污水直排口26处,整改污水点110余处,疏通下水道1421米,城区污水管网总长度65.58公里,全年处理城乡污水600余万吨,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6.67%。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制定通山县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完成了19个矿山生态修复任务,余下3个需生态修复的矿山在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一场一策推行畜禽粪污治理,全县187家规模养猪场全部实现零污染排放,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100%。狠抓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强化涉镉、磷化工等重金属行业排查整治,县内涉重金属重点企业责任落实全覆盖。强化固体废物排查整治,大力开展固体废物大排查、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专项整治及“清废2024”行动。
       三、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巩固绿色发展优势
       坚持长短结合、惩防并举,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强化示范创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一是突出监督管理严控项目环境准入关口,从严审批建设项目,做到严格实行“五个一律,严把四关”(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污染物排放难以达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把产业政策关,在项目论证中严把环评审批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把“三同时”制度落实关,在项目竣工后严把环保验收关),构建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监管体系。聚焦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常态化整治、常态化执法。近年来先后开展大理石工业园、规模畜禽养殖场、非法排污等十项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了一批典型违法行为。是突出问题整改。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省级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对上级反馈问题,逐一制订整改方案,建立协调落实工作机制,实行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定期督办,做到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抓真改。2016年至今,中央、省级环保督察累计反馈整改任务177项,全部达到序时整改进度要求。三是突出示范带动坚持把绿色示范创建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在2018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基础上,接续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逐项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到岗到人,进一步挖掘生态优势,争取摘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金字招牌。
         (郭细军)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