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这个词,是近来热搜榜上的“常客”。
不同于遥不可及的“赛博”未来,事实上,“脑机接口”早就在医学临床上有一项成功的应用,这就是人工耳蜗。
4月18日,荆州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荆医”)耳鼻咽喉科为一名“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患者成功实施了耳蜗植入术,该例手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荆医在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让更多听力障碍患者重获新“声”。
辗转求医寻“声”机
52岁的张先生(化姓)近3年来听力突然急剧下降,并伴有持续的耳鸣,连日常沟通都变得格外困难,家人不得不走上辗转荆州、武汉、北京求治的道路。多次药物治疗及助听器均没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获益,得知人工耳蜗治疗可以改善病情时,张先生再次来到他所信任荆医耳鼻咽喉科求诊:“医生,我有没有机会在咱们荆州本地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姜义道主任给予了他肯定的答复。

接诊医生徐明芳博士为张先生安排了详细的检查,诊断其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门诊初步的纯音测听报告显示他属于‘重度听力损失’,而右耳部分频率甚至达到了极重度听力下降范围,意味着患者小声听不到,大声听不清。”不光听不到,耳鸣更是困扰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耳鼻咽喉科主任姜义道介绍,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患者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等部位发生病变,引起对声音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听力损失。简单说就是耳朵感受声音的部分坏了,没办法再接收声音了。
像张先生这种情况,植入人工耳蜗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改善听力的同时还能减轻耳鸣。
人工耳蜗有多“赛博朋克”?
为什么说人工耳蜗植入是“脑机接口”在现实的应用?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内机和外机组成,能够通过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编码的电信号,传入人体内耳,再经听神经通路向大脑传输听觉信息,代替病变受损的听觉器官,从而产生听觉。
各项相关检查均提示张先生符合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荆医耳鼻咽喉姜义道主任团队决定为他实施手术。


术中,姜主任、徐博士团队小心翼翼将内机植入到深埋颅骨的内耳的特定位置。在缜密的手术方案和充分的术前准备下,手术过程顺利。
虽然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张先生的人工耳蜗才能正式“开机”,但即将回归清晰有声世界的他依旧掩饰不住激动,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
开启“有声世界” 守护“一老一小”
人工耳蜗技术是帮助听障患者重获听力,改善生活的有效方法。
姜义道表示,聋哑残疾曾在我国非常常见,主要原因是出生后未能及时发现和干预。婴幼儿及儿童时期是听觉及言语发育的最佳时期,越早发现,越早治疗,能够使聋哑发生率大幅度下降。
老年性耳聋的发生率亦呈上升趋势,它的危害已不仅局限于听力障碍,老年人听力不好,会出现理解力下降,是导致老年痴呆(阿兹海默症)的巨大风险因素。
荆医作为省卫健委指定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机构,肩负着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婴幼儿的诊断及干预工作。
“随着科学进步,人工耳蜗的价格也越来越‘亲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同时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绘就健康生活的‘同心圆’”姜义道说。
(夏自宇 鲁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