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成就的重要标志。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税务总局崇阳县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用税务力量助力文化企业焕发“向新而进”发展活力。

图为制作的五颜六色的手工灯笼样品
走进湖北银丰工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目之所及,皆是五颜六色的纸灯笼。这一个个的灯笼,背后蕴藏的是老百姓的经济来源,是点亮百姓幸福生活的大产业。
据了解,手工灯笼是崇阳县沙坪镇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每年国外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复活节临近,以手工制作的钢丝灯笼、金粉灯笼、西瓜灯笼等仿佛节日的眼睛,照亮了世间的美好,也带来了节日的气息。公司已有60余年历史,是周边留守妇女的长期务工地。妇女们手工制作的一系列灯笼,远销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法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图为税务干部为企业上门推送税费优惠政策
“从小作坊发展成大企业,是税务部门陪伴我们爬坡过坎、一路前行。”谈起税惠政策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赋能加力,公司总经理吴金旺感触颇深,“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生产成本的日益上升,公司资金压力逐渐增大,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一度面临着发展困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崇阳县税务局积极作为、靠前服务,通过定期走访问需,完善“一企一策”管理和服务举措,精准落实税惠政策,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及时帮助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工艺上,减免的税费还能用来开办手工灯笼技艺培训班,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传承灯笼制作工艺。”

图为工人正在制作奥运灯笼
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全面推进和快速落地,当地越来越多的村民搭乘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沙坪镇古城村村民姚元兵获得厂里举办的手工制作灯笼小比赛第一名,她在这里已经做了整整18个年头。在厂里工作了14年的邓金桃操作熟练,一天能做100多个灯笼,平均每天能挣100多元。65岁的黄龙凤在去年年前也领到了10200元工资,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65岁的罗开桃是沙坪镇沙坪村三组村民,已在厂里做了20多年,算是做灯笼的“熟手”。在她看来,做灯笼既要讲究速度,更要讲究质量。“只有用心把质量做好了,厂里的发展才会更好,大家的生活才会更好。”罗开桃欣慰地说。沙坪镇堰市村的周赛云和婆婆洪秀兰都在厂里上班,吃住都搬到厂子附近。“既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又能兼顾到农活,每月还有一笔固定的收入补贴家用 。”周赛云说道。
“这些灯笼看上去虽然结构简单,但制作起来却有些繁琐,装模、刷胶、贴纸、下模封口等流程全靠纯手工操作。手工工艺凝聚着制灯艺人的智慧和汗水,也成就了手工灯笼在国内外市场的独一无二。目前,公司正加紧生产一批国外订购的特制奥运灯笼,将陆续发往法国出现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现场,近期还将赴广州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把传统文化产品推向更广阔的海内外市场。今后我们也将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大力提升工艺水平,带领老厂迎接新的时代,战胜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吴金旺欣慰地表示。
“传统文化企业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技艺传承,我们会继续关注企业发展需求,以税惠红利和贴心服务守护匠心,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崇阳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熊崧表示,下一步会持续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继续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助力文化企业蓬勃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税收保障。
(王晶 刘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