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税收视角下的建筑业发展现状及税收分析
2022-10-11 18:12:21 来源: 点击: 0
崇阳县税务局  段大强 刘智利
 
 
建筑业是崇阳县地方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贡献了较为稳定的财政收入。为进一步挖掘建筑业税源潜力,崇阳县税务局通过调研走访建筑业主管单位,深入重点建筑企业,探究全县建筑业现状及差距,以期为行业发展及地方可用财力稳定增长提供参考。
一、崇阳县建筑业现状
(一)建筑业特点。一是跨区作业多。建筑企业所在地与项目所在地往往不一致,在施工的外地建筑企业较多。二是项目周期长。不同于普通商品一锤子买卖,建筑业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跨年施工占比较大。三是准入制度严。建筑业对施工资质有严格要求,当前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等3大类85个标准,对各类项目根据性质和规模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四是内部关系复杂。同一项目既可能涉及合法的总包、分包,也可能涉及违规转包、挂靠等关系,还可能存在内包关系。
(二)建筑行业基本现状。2021年全县建筑业产值33.62亿元,同比增长16.4%。分类别看,房地产建设项目7个,投资金额11.8亿元;市政建设工程项目74个,投资金额8.6亿元;交通项目9个,投资金额8亿元;农林水利等项目34个,投资金额5.2亿元。全县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25家,其中二级企业13家,三级企业12家,有在建项目企业11家,14家企业无在建项目。总体上看,全县建筑企业规模较小,绝大多数年营收在5亿元以下,业务拓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表一:2021年崇阳县建筑业投资基本情况
                        单位:个  亿元  
行业 项目数量 投资金额 占比
房地产业 7 11.8 33.8%
市政建设 74 8.6 23.8%
交通建设 9 8.0 23.8%
农林水利等 34 5.2 10.9%
总计 124 33.62  
(三)建筑业项目承包概况。2021年政府工程项目(工程与土建项目)120个,金额31.4亿元。从中标企业类型看,本地企业16户,中标项目49个,金额20.88亿元,占比66%。外地企业57户,中标项目71个,金额10.52亿元,占比34%。外地企业中办理涉税登记的项目有55个,未办理涉税登记的项目有16个,涉及项目金额1.15亿元。
表二:2019-2021年政府类工程中标情况
                          单位:个  亿元
年度 项目数量 金额 本地企业 外地企业
项目数量 中标金额 占比 项目数量 中标金额 占比
2019年 139 16.6 87 8.4 51% 52 8.2 49%
2020年 122 10.9 82 8.2 75% 40 2.7 25%
2021年 124 31.4 51 20.9 66% 73 10.5 34%
二、建筑业税收基本情况
(一)建筑业税收基本政策。当前建筑业税收政策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老项目、甲供工程和清包方式提供建筑服务纳税人,以及小规模纳税人开具专用发票,按3%的简易征收方式,但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二是一般纳税人按9%税率,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三是外地(咸宁市之外)建筑业纳税人在崇阳县承揽工程,在税务部门办理报验登记后,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分包款后,在项目所在地预缴,其中一般计税方法的按2%税率预缴增值税(我县大部分外地建筑企业属于适用此政策),简易计税项目按3%税率预缴增值税。
表三:建筑业基本税收政策
序号 纳税人(项目)类型 征收方式 计税依据 税率 备注
1 老项目、甲供工程、清包方式 简易征收 实际收到的工程款 3% 不得扣除进项税额
2 一般纳税人 一般计税方法 实际收到的工程款 9% 可扣除进项税额
3 跨县区施工(外地建筑企业) 预缴(一般计税) 收到的工程款,扣除分包款后余额 2% 可扣除分包款
预缴(简易计税) 3%
注:1、甲供工程,是指全部或部分设备、材料、动力等发包方自行采购的建筑工程
    2、以清包方式提供建筑服务,是指施工方不采购工程材料或只采购辅助材料,并收取人工费、管理费的建筑服务
(二)建筑业税收基本情况。截至2021年底,崇阳县纳入税务管理的建筑业纳税人1206户,其中本地建筑业纳税人1142户,外地报验建筑业纳税人64户。本地建筑业纳税人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75户,小规模纳税人(2022-2024年免征增值税)1067户。2019-2021年全县建筑业分别实现税收1.13亿元、0.89亿元、1.98亿元。占全县税收比重约为12%、12%、20%,三年增幅分别为2%、-21%、123%,建筑业税收增幅整体上快于全县税收增幅。
表四:2019-2021年全县建筑业税收情况
                       单位:万元
年度 建筑业税收 全县税收 占比
金额 增幅 金额 增幅
2019年 11287 2% 96655 3% 12%
2020年 8908 -21% 72471 -25% 12%
2021年 19823 123% 97572 35% 20%
(三)建筑业税收特点。一是年度间波动较大。建筑业项目周期较长、开票结算纳税时点变化较大,加之近3年税收政策调整以及纳税评估力度加大等因素,建筑行业税收起伏较大。二是税源高度集中。以2021年为例,建筑业前20名纳税人贡献了建筑业税收的87%,随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的实施,大量小型建筑企业税负将大幅下降,该行业税源集中趋势将更加显现。三是纳税存在滞后现象。工程项目从中标到全部税收实现所需时间较长,建筑业投资金额往往不能反映当期建筑业税收情况,税收滞后属正常现象。四是查补税款占比较高。2021年建筑业税收大幅增长,主要是该年度税务部门对通远建设、崇阳市政建设公司、双庆建筑等开展纳税评估与汇算清缴,共计查补税款8300万元,占2021年度建筑业税收总额的42%。
三、建筑业税收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本土企业仍有开拓空间。以2021年为例,崇阳建筑市场上外地企业仍然占三分之一以上市场份额。本地建筑企业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按现有税收政策,外地报验登记企业按2%预缴税款与本地企业按一般计税方法,税负率约为5%相比,纳税将减少70%。工程完工后外地企业回企业注册地结算税款,造成税收制度性“逆差”。
(二)源头管控难以介入。一是在竞标过程中税务部门缺乏提前介入机制,竞标过程中住建、发改、公安、消防等部门都参与,而且分别要对建筑企业进行资质审查,但税务部门却不参与,不能从源头上掌握中标、施工等信息,难以对项目进行源泉管控。二是税务机关与建设单位、审计部门建立协税护税机制,但未能全面落实到位,税务机关不能及时掌握项目竣工时间与最终造价等涉税信息,不能及时清缴税款,难以及时掌握最终应缴税款。
(三)政策性减收对建筑业税收影响显著。今年以来国家实施组合式减税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营业额500万元以下即可免增值税)。对建筑业主要影响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建筑业劳务分包普遍存在,分包后大部分单个项目金额不大。分包项目以取得的免税发票,向总承包商结账,分包环节税款流失。二是小型项目(500万元以下),如为小规模纳税人中标,则免于缴纳增值税。
(四)监管政策应对不够未能形成规范建筑业市场监管合力。在建筑工程管理权归属上,市政基建及房建、电力工程、公路及桥梁、水利工程项目分别归住建、电力、交通、水利、等部门实行条块管理;招投标、施工许可备案、施工监管及竣工验收、施工环境监测分别归发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行政审批、行业主管、城管等部门分段管理。管理领域分化,行政职能分散,管理部门间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监管漏洞,违规分包挂靠等现象时有发生,对建筑业税收管控带来新挑战。二是部分外地建筑企业不在我县办理涉税事项,不到县税务局领用发票,在其企业本部开具发票,而相关部门支付款项时,未区分发票来源,造成税款流失。
(五)部分建筑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税务部门检查发现,崇阳县部分建筑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核算不规范等问题。主要是未按项目进度及时确认收入、或将收入长期挂往来账,进而未及时进行纳税申报。
四、相关措施及建议
(一)规范建筑市场运行机制。一是完善发包机制。依法依规有序推进政府投资项目,调整招投标过程中不利于本土企业竞标的约束机制,适当提高招投标准入门槛,帮助本地企业提升中标成功率。二是健全市场规范运营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打击虚假招投标、肢解发包、围标串标、转包挂靠、违法分包、项目带资垫资、拖欠工程款等行为。
(二)引导外地企业扎根本地市场。将做大做强地方税源作为部门工作业绩衡量指标,树立培育地方税源理念。采取得力措施,参考周边地区成功做法,引导外地建筑企业在崇阳注册公司,其税收纳入本地征管,最大限度把税源转换为地方收入。
(三)推动工程分包与材料就地采购。考虑到外地建筑企业在崇阳成立公司,需具备建筑资质等要求,难以快速全面完成。可引导建筑企业将人工、脚手架、模板等环节以劳务分包方式,将业务交给崇阳本地企业完成;水泥、钢材、砂石等材料向本地采购,并要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规范财务核算,如此则可确保外地建筑企业实现税收的70%-80%留在崇阳缴纳。
(四)实行项目跟踪管理。一是监管前置。在符合优化营商环境前提下,对政府类招标项目,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定中标企业中标后一定期间内(建议5天)需到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项登记,税务机关做好项目管理和税源登记,并按项目进行税源管理。二是及时跟进项目建设。税务机关及时掌握项目进度,与收入确认情况比对分析,确保税款及时缴纳。三是强化链条式管理。从建安行业的强关联性入手,规范发票开具与取得,对其上下游行业确认成本、收入进行链条式管理,确保相关企业必须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凭证。不定期组织建筑业发票使用情况检查,严厉打击不按规定出具正规发票凭证或以非正规发票、白条入账等行为。
(五)推动涉税信息共建共享。一是严格贯彻落实《崇阳县护税协税实施办法》,提升与住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政、审计等部门涉税数据传递频次,按月获取项目招投标信息,将发票数据与合同金额、审计结算金额等比对分析,查找漏征漏管户,严厉打击建筑企业通过虚开发票虚列成本的违法行为。二是严格款项结算。不仅看发票与税票金额还要看其来源,将县税务局开具的完税凭证作为竣工结算必备条件,堵住漏洞,防止税款流失。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