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工作的麻城市宋埠镇项生社区居民陈女士很关心家乡的疫情防控情况,她清明节和五一节期间曾有意想回家一趟,包保干部方珊珊向她推送了家乡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心中有数的她打消了回麻城的念头。5月8日,还坚守在麻城市孝感乡都隔离点的麻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宣传科长方珊珊在电话里介绍说。方珊珊和她包保的十多户在外务工人员建立了微信群,及时推送麻城的疫情防控信息和有关政策。
据了解,麻城市宋埠镇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开展以来,干部群众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扎实开展社区排查管控,强化下沉党员职责,细化网格化管理,持续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小网格发挥大作为。
三个“全面”锚定目标任务
全面安排部署。宋埠镇党委召开了专题党委会研究部署社区排查工作,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镇直机关单位负责人召开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联户联查联管工作机制动员大会,印发《宋埠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联户联查联管工作方案》,进行了广泛动员、消除群众疑虑,推行网格化管理,补齐社区(村)排查短板。
全面摸清底数。镇、社区干部按照“以房找人、以房管人”的原则,对在本村(社区)范围内的居民,进行全面细致的摸排,健全完善“社区排查”一户一档,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全面落实联户。将身体健康、思想觉悟高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居)民代表、小组长、志愿者、在本辖区居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下沉党员干部等群体纳入联户人员。镇党委统筹镇直机关单位和镇政府机关人员力量,坚持“硬抽人、抽硬人”,充实联户人员力量。
三个“机制”织密防控网络
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宋埠镇党委副书记袁劲东介绍说,全镇干部都有包保任务。农村以塆组为单位,镇区村按照30户左右的标准,依托世居塆组、小区楼栋、街道等科学划分小网格,联户人员负责建立网格居民群,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和返乡摸排等工作,联户人员既是包保人又是“网格员”,由村(社区)党组织统一调配。建立起“镇党委班子成员(指导)—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两委”干部(包大网格)—联户人(包小网格)”的组织结构,抓细抓实村(社区)排查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织密社区防控网。
建立“日排查、日报告”机制。联户党员干部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每天至少与包保村(居)民联系1次,宣传防疫政策,督促引导联系居民户每天报告家庭人员“来宋返宋”情况,并及时向村(社区)报告。接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排查通知或其他特殊情况时,联户党员第一时间联系包保村(居)民,并及时反馈信息。
湘帮河村支部书记陈锋建立了联动联管群,及时在群里发送疫情防控和工作动态信息。
建立“周敲门、周碰头”机制。村(社区)党组织每周组织联户党员开展1次“扫楼”“敲门”行动,主动上门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大网格长或塆组长每周组织联户党员干部召开碰头会议,听取联系包保村(居)民摸排情况。包村党委班子成员每周组织大网格长或塆组长召开专题碰头会议,听取党员干部联户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推动党员干部联户工作抓细抓实抓长效。
三个“强化”确保工作走实
强化组织领导。由社区工作组统筹协调党员干部下沉、信息摸排上报等重点工作,包村党委班子成员落实对驻点村(社区)的指导督办责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排查“第一责任人”责任,做好排查网络的建立及沟通协调,联户党员干部履行常态化下沉摸排、宣传等“直接责任人”责任。
强化督办指导。镇党委不定期对党员干部下沉摸排等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督办整改。对存在党员干部下沉工作不实、流于形式,返乡人员摸排不到位等问题,及时向所在单位反馈并由镇纪委组织约谈,确保责任上肩。
强化支持保障。镇党委、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落实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保障村(社区)排查网络高效运转,专项经费重点向镇区村倾斜,同时在评先评优等方面着重考虑,激励更多党员干部争先创优。
下一步,宋埠镇将继续完善联户联查联管工作机制,建立系列考核激励措施,确保“三联”机制走深走实。
(刘丹生 董远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