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镇城万村是崇阳县最大的“菜篮子”,全村基本靠种菜为生。走进该村的蔬菜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展现在眼前,大棚内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农户正热火朝天地采摘蔬菜,菜篮子里装满丰收的喜悦。
为了全面推进蔬菜产业发展,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崇阳县青山镇和城万村“两委”引导该村村民组织成立“绿田蔬菜基地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整合零散农户,依靠农业科技和科学管理,再将新鲜的时令蔬菜及时与超市无缝对接,确保产销一条龙。目前,合作社种菜户最高年收入可达30万元,最少的也有近6万元。同时,合作社还招聘了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们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
“合作社一路发展艰辛,我们大伙儿只懂务农种菜,只知道自产蔬菜免税,不知道向本社社员销售的农膜、种子、化肥、农药等也免税。多亏你们税务干部,给我们悉心讲政策,从合作社成立到现在,一如既往给我们贴心服务,让我们企业减免好多税,电子税务局办理涉税业务更是方便又快捷。”谈起税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合作社理事长赵小明乐开了花。
“基地有1000多亩,种了辣椒、黄瓜、茄子、丝瓜、苦瓜等30多个品种的蔬菜,每天至少有一两千斤蔬菜从这里运走。”城万村支部书记毕春明介绍,村里靠种菜已带动15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合作社从资金、政策、技术、销售、服务上给予大力支持。如今,城万村的蔬菜以绿色无污染和价格适宜的双重优势,“占据”了周边县市的各大超市、机关、学校、企业。赵小明大略算了一笔账:全年轮番套种,按照十二节气种植传统蔬菜,间歇种植反季节蔬菜,再加上套种,一亩地的效益能有15000元,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
一个个蔬菜大棚、一批批致富带头人的出现,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道路。崇阳县税务局针对本地特色“蔬菜经济”,建立“农产品税收服务绿色通道”,问需问难,向广大纳税人普及政策,解惑答疑;精准辅导,企业成立初期的“一对一”“绿色通道”服务,让纳税人办税一路通畅;全程跟踪,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现行政策,做到应享尽享;贴心服务,让纳税人办税体验更贴心,税收助力“蔬菜经济”,振兴农村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让乡村蔬菜大棚“热”起来。
(
肖云梦 刘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