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喜上眉梢。
今年3月,谷城县石花镇五家洲村捧回了国牌,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村乐开了花。
乡村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夯实法治社会根基,就要加强乡村民主法治建设。
“我们结合山区实际,创新实施以百户长、百米岗、百分奖为主的‘三百工程’,不断健全和完善德治、法治、自治相互融合的治理体系,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谷城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玉林说。
党建引领树立法治新风
五家洲村地处石花西南,潭口水库坝下,过去由居住五个姓氏而得名,全村三个村民小组,506户,1936人。
近年来,该村积极开展“民主法治创示范”活动,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三治”融合,规范民主建设,强化法治宣传,推进依法治理。
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通过农村清产核资,产权制度改革,资源资产公开发包,使集体闲置资产、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乡风民俗得到根本好转,村民相互尊重,邻里团结互助,黄、赌、毒销声匿迹,治安环境明显改善,遵纪守法意识进一步加强,村庄面貌也焕然一新。
沿村道每走过一段距离,就能在家户门前看见一块便民服务牌,上面标注了综合急救、维权投诉、抢修维修以及紧急联系等多达15个电话号码,直接具体到片区或负责人;村里的“爱心积分超市”成为村民们的最爱,通过做好事,做实事积攒下的积分,大家都能兑换自己等值的商品。
“三百促三治”,该村党支部始终将自治“百户长”、法治“百米岗”、德治“百分奖”与“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65岁老党员王从升,是村组第一片区的“百户长”,作为一名老党员,不仅义务维护村里的路灯等公用设施,还免费为村民修理自来水管道、太阳能;
党员兽医王大平,体贴困难群体的生活不易,主动减免他们畜禽的防治费用,并教授贫困户疫病防治方法......
全村28名有能力的无职党员全部参与设岗定责,积极发挥作用,义务保洁村组道路3.5公里,调处化解家庭邻里矛盾30余起,与贫困户结对24个,帮助贫困户实施种养殖致富项目6个。
普法教育增强法治观念
“以前啊,村里前脚栽树,后脚就有人给砍了,不关心公益事业建设,光邻里土地纠纷每年最少都有三十多起,就更别谈那些鸡零狗碎的小事儿了,村干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处理纠纷上,无法谋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赵贤余不堪回首道。
在过去的农村,村民的法治观念十分淡薄,争端的解决大多依靠落后的乡俗民约或采取极端方式,结果往往是旧仇未消又添新恨。
如何为村民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拓宽解决纠纷的渠道一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大难。
在五家洲村的村委会二楼,整洁明亮的调解室内摆满了近些年村里调解的各类民事纠纷的卷宗案例。
“为了解决农村基层纠纷这一疑难杂症,县司法局联合村两委建起了调解室,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通过送法下乡、举办法治讲座、以案释法等方式,大力开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使村民学法用法常态化。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完善了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该村网格员王昆介绍道。
既要引导村民养成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习惯,还要加强普法教育宣传,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为了抓好全村的普法教育,该村专门成立了法制宣传组,组建有老师、老干部、致富能手,乡贤达人,法律专业人士共六人的法制宣传团队,定期进行法治宣传,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
另外,全村还建有2000余平米法治广场,广场上设立了法治宣传栏78块,还有法治文化墙6处。通过法治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发放法制书籍等形式,大大提升了村民的法律意识。
截至目前,全村未发生一起电子信息诈骗案件,民事纠纷案件也从以往每年100多起下降到如今一年不超过10起,成效显著。
民主决策助推乡村振兴
5月7日,一辆载着31盏路灯的拖挂货车正停在五家洲村委会门前,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附近村民都兴致冲冲的过来搭把手,帮忙卸货。
“这31盏新路灯是为即将修建完成的沿河大道准备的,咱们村沿着北河这一段将成为全镇22公里‘网红路’的一部分,秉着一村一品的原则,我们主打的也是民主法治特色牌。”该村党支部书记赵贤余说。
随着全村民主法治创示范活动的深入开展,村民们参与村集体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五家洲村是2020年全县首批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先建村。2020年6月,五家洲村的公益性公墓建设提上议程,村党支部召开集体议事,并向全村百姓发放“一封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公墓建设在当年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开辟了全镇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先河。
6月天正热,公墓选址时,已年满70岁的村民王从新在图纸设计和细节施工等多方面使了不少力,一直忙碌在公墓施工一线。“如今村里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也要发挥余热。”
之前,王从新还向村里捐赠了近15万元为村大渠两边修建了防护栏,即美化了环境,又为村民们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深受大家的好评。
近年来,五家洲村的村民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逐渐实现了村里的事大家管、大家议、大家办,聚拢起来的“好声音”,提升了百姓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村两委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为民服务这一块。涉及到医保、医疗、公益性岗位,民政救助等方面,每年为老百姓办实事300余起。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清理资产资源,使闲置资产发挥作用,村100多亩的堰塘老百姓从税费改革后一直不交钱,通过司法行政机关的协助,通过清产核资、集体收回、统一发包,为集体增加了收入。
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万,而随着公益事业不断发展,百姓生活也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上、困有所帮,家家住上了小洋楼,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鱼菜共生项目,实现“一村一品”特色现代农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再次投入100多万元来扩宽硬化主干道及环境整治。
在五家洲村,民主法治创建示范活动吹出的“文明风”随处可见,“乡贤榜”、“五星榜”、“村规民约展示牌”不仅展示了全村新风,也作为村里的一景,成为该村打造美丽乡村的落脚点。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全面依法治县奠定坚实基础。
(
谷司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