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14 日,咸安区人民检察院九楼会议室内暖意融融。由院青年工作委员会精心组织的 "咸安检研・青蓝共学" 活动在此拉开帷幕,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先明,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继红与 40 余名青年干警齐聚一堂,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在经验传承中淬炼本领,共同开启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学习盛宴。
理论筑基:政治引领铸魂
活动伊始,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继红作开班讲话为活动定调。她特别强调,"咸安检研・青蓝共学" 活动既是助力成长的 "青春充电站",更是交流互鉴的 "思想聚集地",希望青年干警珍惜这一常态化学习阵地,充分利用院党组搭建的成长平台,在持续学习中筑牢思想根基。
随后,青年干警刘昊林、谢佳妮带领全体人员共同学习队伍突出问题集中教育整治相关文件。
业务淬火:实战导向培元
青工委主任吴希羽分享第一季度获评全省优秀公诉意见书撰写心得。他以 "全流程复盘" 的方式展开讲解,从案情脉络的清晰梳理,到证据链条的细致分析;从文书结构的逻辑搭建,到释法说理的情感融入,再到撰写过程中 "三易其稿" 的心路历程,全方位展现了优质司法文书的诞生过程。让干警们再次深刻体会到 "办案就是办别人的人生" 的厚重内涵,更对如何撰写让群众信服的公诉意见书获得了新启发。
经验传授:青蓝相济生辉
"法律文书是司法公正的文字载体,而案件审查报告则是所有文书的基石。" 院检委会专委、第一检察部主任曹胜利的授课,将业务学习推向深入。他以审查报告、起诉书、公诉意见书、抗诉书等核心法律文书为脉络,系统讲解写作规范与实战技巧。尤为珍贵的是,他结合自己承办案件中撰写的文书原稿,现场剖析修改思路 —— 从抗诉书中 "事实认定偏差" 的精准驳斥,到公诉意见书中 "情理法" 的有机融合,用鲜活案例诠释了如何写出 "见微知著、详略得当" 的法律文书。
思维破壁:头脑风暴启新
形式新颖的 "便签纸头脑风暴" 环节,让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干警们提前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思考的问题写在便签上投入征集箱,主持人随机抽取问题后,再通过数字点名系统选取干警展开即兴研讨。
当 “对于网络犯罪等新型案件,如何提高办理此类案件的能力”“如何理解违规吃喝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如何在工作压力下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个问题从征集箱中抽出时,青年干警们的即兴发言句句恳切、直击核心,在会场引发阵阵共鸣。
青年干警郭文婷谈新型案件发言:“作为检察新人,要始终保持‘空杯心态’主动学。不能等靠要,得主动啃下技术手册、钻研新型案例,把数字鸿沟变成成长阶梯”。
青年干警宋乐乐在回答违规吃喝问题上说道:“违规吃喝看似是小事,实则会侵蚀检察官的客观公正立场。当办案者与当事人产生不正当联系,案件事实的认定、法律的适用就可能出现偏差,最终消耗的是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动摇的是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青年干警吴希羽在谈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时说道:“要干一行爱一行,这份‘爱’其实就是我们对抗压力、保持积极心态的‘源头活水”。压力大时也不能硬扛,也要学会给自己‘松绑’”。
知行致远:检徽映照初心
活动接近尾声,陈先明检察长的寄语为青年干警指明方向。他从 "学习构建基础"" 实践积累经验 ""青蓝结对助力成长" 三个维度,既肯定了青年干警的潜力与担当,也点明了新时代检察工作对青年的要求。"当前办案形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希望大家敢啃硬骨头、善解新难题,在每一个案件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语重心长的嘱托,让在场干警备受鼓舞。
这场别开生面的学习活动,不仅是咸安区人民检察院落实 "干部素质与办案质效提升年" 的创新实践,更是新时代检察青年淬炼本领的生动缩影。下一步,该院将持续深化 "咸安检研・青蓝共学" 机制,让检察薪火在传承中创新,让法治光芒在实践中闪耀。
(余璠 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