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解决问题,不用打官司就能拿到还款承诺,太感谢你们了!”近日,在巴河法庭的焱林调解工作室里,原告白某紧紧握住调解员的手,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一场因借款逾期引发的激烈纠纷,经过巴河法庭、巴河派出所、巴河司法所的庭所联动调解,最终以双方握手言和画上句号,这正是巴河法庭践行 “枫桥经验”的生动写照。
2023 年初,被告周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原告白某借款 249700元,双方签订借款协议约定 2025年5月前全额还款。然而到期后,周某因经营不善未能如期履约,多次催讨无果的白某情绪愈发激动,在周某家中与周某家人发生激烈争执,现场一度剑拔弩张。接到报警后,巴河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场处置,在稳定双方情绪、固定纠纷事实后,敏锐意识到这起民间借贷纠纷若处理不当,极易升级为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
“这类经济纠纷单靠派出所调解力度不够,必须联动专业力量!”出警民警当即联系巴河法庭进行法律指导,并根据“庭所联动”工作机制,第一时间邀请巴河法庭干警介入调解。接到邀请后,法庭干警迅速抵达现场,与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联合调解小组,分头开展工作。民警负责维持秩序、疏导情绪,司法所工作人员解读民间借贷相关法律规定,法庭调解员则聚焦还款方案的可行性沟通。
调解过程中,联合小组充分运用 “情理法” 三重调解技巧。既向周某阐明逾期还款的法律后果,也耐心倾听其经营困境;既理解白某的焦急心情,也引导其理性维权。经过三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周某承诺一年内分三期还清全部借款,巴河法庭当场对该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巴河地区深化庭所联动机制的缩影。巴河法庭也将继续深化与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的协作联动,织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网络,用实实在在的调解成效守护辖区群众的平安与和谐。
(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