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生态通山 检察同行 | 检察公益诉讼守护绿水青山
2025-08-18 17:09:16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近年来,通山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托“生态通山 检察同行”品牌建设,认真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办理各类生态领域案件共80余件,为通山生态安全筑牢法治屏障。
                                                         严惩非法渔猎,筑牢生物多样性法治保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近年来,通山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刑事+公益”一体化办案,针对非法狩猎、非法捕捞等刑事案件,采取“一案双查”机制,构建刑事打击与生态修复并行的双轨责任体系,以一体履职、融合履职助力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办理各类案件6件,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针对利用禁捕工具在禁渔期非法捕捞的情形,通山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当事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被告赔偿非法捕捞水产品造成的渔业资源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共计13596元,县法院开庭审理后,支持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讼请求,造成的水产品资源损失已履行到位。
       针对贾某某、叶某某等十人在禁猎区持禁用的猎捕工具进行狩猎,故意破坏生态,造成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形,通山县人民检察院于2025年1月6日向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同时附带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025年2月24日,通山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贾某某、叶某某等人违法所得共9380元均予以追缴,同时赔偿所造成的野生动物资源损失共计人民币89480元。
                                                          攻坚畜禽养殖污染,守护乡村碧水净土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一直是乡村治理的痛点难点,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的水体、土壤和空气污染问题对人居环境及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有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实现养殖户安心生产、群众放心生活的双赢局面,通山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职尽责,针对我县突出的养殖污染问题,通过公开听证、制发检察建议、整改效果回头看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共办理涉畜禽养殖公益诉讼案件31件,为改善通山县人居环境,助理企业依法依规生产贡献检察力量。
       针对未经审批,私自搭建的非规模养牛场未对产生的养殖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致使养殖废弃物溢出流向耕地与河道,污染周边环境的情形,通山县人民检察院在对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后,邀请相关行政单位参加公开听证会,捋清各自职责,形成监管合力。同时,送达检察建议书,督促问题整改。听证会后,各行政单位成立专班,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并对该违规建筑进行拆除,目前该处养牛场已被依法拆除,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得到有效整改。
       针对某养猪场非法排污的情形,通山县人民检察院对负有监管职责的相关行政部门以及属地政府分别制发检察建议,督促问题整改。2025年7月4日,通山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工作人员邀请人民监督员、相关行政部门以及属地政府一起,对该养殖合作社的整改效果进行回头看。经现场查看,之前因破损导致粪污泄露的集污池已停止使用,新建集污池已投入使用;堆积于荒地和田地上的粪污已及时进行翻耕复垦;养殖合作社也新购进了干湿分离机。
                                                           古韵焕新颜,公益诉讼护卫“活文物”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活态历史见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态价值,具有不可再生性。通山县人民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职能,通过检察建议、跟踪问效、依法提起诉讼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加强保护力度,共办理此类案件6件,同时加强普法宣传工作,提升社会公众保护古树名木、守护历史文脉、共建生态文明的意识。
       针对古树管护不到位,致使生长衰弱的情形,检察机关经实地走访调查后向相关行政单位制发检察建议书,督促行政单位对古树采取复壮措施。整改完成后,通山县人民检察院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确认古树整体长势已趋于稳定,复壮措施有明显效果。
       针对古树移植不当导致濒危、死亡的情形,通山县人民检察院向行政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问题整改。整改期限过后因行政单位未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抢救复壮濒危古树,通山县人民检察院对行政单位提起行政公益诉讼。2023年12月27日,通山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该行政单位对古树继续履行保护管理职责。判决生效后,县检察院积极督促行政单位对移栽的古树继续履行保护管理职责,对死亡古树进行鉴定并注销,并向相关责任单位提出生态损害赔偿,进行替代性修复,开展异地生态修复,新建生态环境损害修复造林基地1000亩。2024年11月12日,通山县人民检察院应行政单位邀请对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情况开展回头看,经走访勘察和工作人员现场讲解,1000亩生态环境损害修复造林基地已基本完成,成活率达到85%以上,生态环境修复得到有效落实。
                                                       攻坚河湖“四乱”,捍卫河湖安澜“生命线”
        河湖水域是维系生态平衡的“血脉”,更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线”。然而,河湖管理中的“四乱”问题,不仅破坏水生态系统完整,更在汛期构成重大公共安全隐患。近年来,通山县人民检察院针对非法侵占水域、滩地;未经批准围垦河道、湖泊;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倾倒垃圾、固体废物;在河道内修建阻水构筑物等问题共办理案件20件,为保护江河湖泊贡献检察力量。
       针对富水湖某段存在网箱养殖的情形,检察机关经现场调查取证后与行政单位进行磋商,对该处网箱依法进行查处。该单位立即指派工作人员进行实地巡查,与当事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后,当事人对养殖网箱自行进行了拆除,并对堤坝缺口处泄洪口进行了整改,同时工作人员也对该处遗留在岸边的废弃网片予以清理销毁。
       2024年4月初,通山县人民检察院在开展重点湖泊保护专项中发现违建农家乐非法侵占富水湖湖滩的线索。4月23日,县检察院向相关行政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保障行洪安全,维护河势稳定。整改期限过后,检察机关持续开展“回头看”,发现违章建筑仍未整改,通山县人民检察院对相关行政单位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9月23日,通山县法院作出判决,支持检察机关诉讼请求。判决生效后,通山县院主动向当地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尽快整改,相关单位在县政府的组织下联合制定整改方案,并依法启动强制程序。2025年1月14日,各行政单位联合执法,对违建农家乐进行强制拆除。1月16日,县检察院对本案开展“回头看”,确认案涉违章建筑已全部拆除,被侵占的河道湖滩得到恢复。
       通山县人民检察院始终聚焦生态保护核心领域,在非法狩猎惩治、畜禽污染整治、古树名木保护、行洪安全保障四大领域精准发力。同时,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持续拓展至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针对固体废弃物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森林资源保护等领域共办理案件17件,以案件化办理推动生态环境全域保护。
            (周子川)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