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17:20:50 来源: 点击: 0
“感谢法官同志,我这笔钱终于有着落了,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申请人王某拉着法官的手连连感谢道。
揪心的事发生在2024年一个平常的日子里,金某驾驶的电动车与王某驾驶的电动车在路口发生追尾碰撞,双方当事人均不同程度受伤。经交警认定,被执行人金某负全责,申请人王某无责任。
事故发生后,双方就赔偿问题争执不下,王某将金某诉至法院。2025年3月,法院依法判决金某赔偿王某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共计40107.65元。然而,判决生效后,金某却未按时履行赔偿义务。王某心急如焚,一边要承受身体伤痛,一边还得为后续治疗费用发愁,无奈之下,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承办法官第一时间通过12368送达平台向金某送达了相关法律文书并多次联系金某,向其了解情况。原来金某并非恶意拖欠,而是家中经济困难且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承办法官意识到,强硬执行可能会让金某的生活雪上加霜,也难以真正解决问题,于是决定从中调解,促成双方和解。承办法官分别与金某和王某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从法理和人情的角度劝解。一方面告知金某有履行赔偿的义务,另一方面也向王某说明金某的难处。经过多次努力,双方终于松口,愿意坐下来协商。
在法院办公室里,承办法官积极引导双方互相理解。最终,金某当场向王某履行了全部赔偿义务,并对王某表达了歉意。签下和解协议时,两人脸上的愁容消散,露出了笑容。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纠纷,终于在承办法官的努力下圆满解决 。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