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16:38:05 来源: 点击: 0
“那个爱笑的女孩,为何突然沉默了?”2024年9月,开学伊始,建始县某学校的班主任唐老师,在例行的班级安全排查中,敏锐地捕捉到一个令人忧心的变化:曾经活泼开朗的女生崔某某,变得异常沉默,常常独自一人,眼神躲闪。一番关切询问,揭开了令人揪心的猥亵真相。唐老师没有犹豫,果断依规上报学校并报警。这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正是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落地见效的生动写照。
“强制报告制度”,要求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行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时,必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它如同一张无形的、敏锐的“守护之网”,其核心目标就是在第一时间发现侵害未成年人的黑手,及时介入阻断伤害,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为让这张网织得更密、更牢,2020年9月,建始县检察院牵头联合纪委监委、教育、公安、卫健等多部门,建立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强制报告联络机制,明确各部门专人负责、建立信息共享渠道,为制度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制度建立后,关键在落实。如何让强制报告深入人心,让相关责任主体“愿报告、敢报告”?建始县检察院依托“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结合“法治进校园”“法治进社区”等活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旅馆、医疗机构、学校、村(社区)等一线阵地,开展精准、生动的专题法治宣讲,把制度的核心要求讲明白,把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讲透彻。同时用好用活奖惩机制,对挺身而出的报告者,联合县教育局及时送上通报表扬与奖励,树典型、扬正气。对知情不报甚至包庇的行为,则依法依规严肃追责,亮明底线,用“实打实”的问责,警示督促相关主体切实履职尽责,逐步形成“高度警惕、主动询问、如实记录、立即报告”的行动自觉。
成效是制度生命力的最好证明。五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建始县检察院累计收到强制报告线索50余条,依法监督立案3件,已有10余起案件因相关责任主体的及时报告,使得犯罪分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得到及时保护的未成年人,是强制报告制度从“纸上的规定”真正成为“行动的指南”,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乐琪)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