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智能机器人小雪,欢迎来到鄂州市垃圾分类科普基地……”走进鄂州市垃圾分类科普基地,一个硬件阵容强大、科技感十足、主题鲜明的垃圾分类实践场馆映入眼帘。“党建红”“环保绿”“科技蓝”相映成趣,十分耀眼。
位于鄂州市官柳北路8号的鄂州市垃圾分类科普基地,占地300余平方米,包含党建引领、科普指南、动感体验、手工制作、教育培训(分类书吧)和积分兑换等6大板块22个展项。现场,市民观众在智能机器人小雪的带领下,踩动骑行焚烧发电系统“动感单车”,玩起脚踩垃圾分类系统“节奏大师”,垃圾分类新时尚“潮出圈”。
看到如今科技感爆棚的设计风格、宽敞明亮的场地环境,很难想象,整洁明亮的科普基地在蝶变前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大难题。
2021年9月,鄂州市检察院与鄂州市教育局联合开展校园安全检查时发现,鄂州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四中”)北边紧邻学校院墙处有一官柳垃圾中转站。“垃圾成山、蚊蝇肆虐、臭味令人掩鼻,只要靠近都觉得呼吸困难。”这是检察官第一次来到该地看到的景象。
事关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不容小觑。鄂州市检察院迅速展开调查工作。原来,官柳北路的开放式垃圾转运台建成于2001年,2016年被改建升级为全封闭式垃圾转运站,与四中最短直线距离仅9米。附近的垃圾全被拖至这里储存、分类、转运,久而久之,垃圾腐蚀导致了处理设施的老坏,各种异味从中飘出,恶臭难闻,污水横流,不仅对鄂州四中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很“煞风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垃圾转运站不宜建在邻近学校的区域。
2021年10月27日,鄂州市检察院对该线索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于11月24日举行公开听证会,三名听证员就官柳垃圾中转站搬迁工作的必要性达成一致意见。12月6日,鄂州市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将官柳垃圾中转站搬迁,并要求其制定切实可行的搬迁方案,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开展各项工作,保障官柳垃圾中转站如期完成搬迁工作。
“在垃圾中转站重建工作完成前,我们也要为四中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督促职能部门减少垃圾中转站的运行、调整运作时间;另一方面建议他们加大清洗力度、改变垃圾类型、减少垃圾转运量,最大限度降低中转站对四中师生身体健康及学习生活的影响”。承办该案的检察官介绍。
相关职能部门在收到《检察建议书》后,迅速将整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制定了搬迁及过渡期内的整改方案,并加强清洗、消杀、除臭,努力减少官柳垃圾中转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鄂州市委政法委、鄂州市检察院、鄂州市城管委和鄂州市教育局的多方协调和共同努力下,今年3月,经过征求意见、方案设计、亮化处理等,垃圾中转站最终被确定改造成垃圾分类实践基地。
体验、参与、共享……昔日脏乱的垃圾压缩中转站,摇身一变成为市民喜闻见乐的活动阵地,各类展项特色设计,让鄂州市民在深入了解垃圾分类具体操作的同时,直观地学习和感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相关知识和方法,以点带面,让全城的环保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黄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