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崇阳检察:凝心聚力 共护非遗 ----郑(邓)秀英故居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
2023-06-19 08:58:16 来源: 点击: 0
       “崇阳有本双合莲,几句新闻不多言,乐人唱起真快活,愁人唱起也新鲜,慢慢唱起有根源……”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代汉民族长篇叙事诗《双合莲》代代相传已有百年。
公益志愿者话非遗
      2022年春,县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在与“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的日常交流中,听到了上面的童谣。身为“外乡人”的检察官对郑(邓)秀英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志愿者也打开了话夹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双合莲》被改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崇阳提琴戏”的经典曲目,女主角郑(邓)秀英为争取婚姻自由,顽强反抗封建势力的悲情故事更加家喻户晓,老少皆知。郑(邓)秀英是桂花泉镇三山村人,无数戏友、听友为了实地体验一百多年前的古人的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纷纷寻访《双合莲》主人公的遗存,来到位于三山源大山里的郑(邓)秀英故居。
       郑(邓)秀英故居兀兀独立于三山源刘家冲一隅,静谧而安宁。背后是葱茏的竹林,门前有一个禾场,隔着禾场,是一口水塘。只是山野的清秀怎么也掩盖不住郑(邓)秀英故居的破败。除了前厅的屋顶还有黑瓦外,后面的层顶全无踪迹。故居的主体结构几近坍塌殆尽,只余大门门框的条石保持着一百多年前的原样,和屋内的杂草在风中“形影相吊”,与故居旁边竖起的一栋三层小洋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戏友们无法想象为爱挣脱封建束缚的女主人公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抗争,对着三山源的苍绿不禁嗟叹。
        检察机关能让故居重返原貌吗?
 
智慧外脑”齐听证
       志愿者的话在检察官心中反复萦绕:毕竟是崇阳的历史遗存,如果任由其完全倒塌,将来是会后悔的,可世上哪儿来的后悔药呢?因为这一份不甘心,检察官立即向咸宁市检察院汇报了案件线索。在市检察院的领办下,市、县两级检察人员组成的办案团队对郑(邓)秀英故居的保护现状开展深入调查。通过密切走访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乡镇领导和群众,现场勘查故居现状,办案团队了解到郑(邓)秀英故居不仅符合古民居认定的条件,还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更因其“文化地标”属性成为所处的崇阳国家森林公园里一处独特的风景名胜。
        随着调查的深入,办案人员的心中越发明晰地出现一个疑问:世人熟悉了提琴戏,唱响了《双合莲》,就来寻郑(邓)秀英故居。既来到了三山源,走过了郑(邓)秀英故居,就会哼上几句《双合莲》。郑(邓)秀英故居是否已然属于崇阳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呢?
       有疑问,就问询专业意见。2022年4月22日,在市检察院的指导下,县检察院就郑(邓)秀英故居是否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问题,召开了公开听证。听证会同时邀请了长篇叙事诗《双合莲》的传承人、县博物馆负责人、县文化馆负责人和部分群众共同参与讨论。经过充分的询问和讨论,听证意见一致认为,长篇叙事诗《双合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崇阳提琴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琴戏《双合莲》的广泛传唱,推动着崇阳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郑(邓)秀英故居因提琴戏和《双合莲》被世人所熟悉,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客观存在的紧密关系而呈现出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也被当地居民所认可。郑(邓)秀英故居承载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记忆,填补了文献记录的缺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
 
       听证会后,县检察院充分考虑听证评议意见,根据调查核实的证据和事实,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对郑(邓)秀英故居履行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
提起诉讼促履职
       检察建议发出后,故居情况如何?检察官在两个月整改期届满后,再次来到的三山源腹地,发现除郑(邓)秀英故居外墙壁上涂刷了红色安全提示标语外,一切如旧。2022年8月25日,县检察院向县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2022年10月28日,县法院在第一审判庭公开开庭审判本案,三名审判员和四名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市检察院、市文旅局、县直多家行政机关派员参与庭审旁听。庭审中,控辩双方围绕行政机关法定监管职责的确定、全面充分履职的评判标准、郑(邓)秀英故居是否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等争议焦点而展开了激烈的论辩。11月17日,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责令职能部门在判决生效后三十天内对郑(邓)秀英故居继续履行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
        判决生效后,郑(邓)秀英故居抢救工作很快启动。但是,工作伊始,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保护思路:是“易地重建”,还是“原址保护”?职能部门就此征询检察机关的意见。市检察院认为,《文物保护法》中“不可移动文物”的意义,不仅在于器物本身,而是文物连同地址空间,构筑的统一历史文化意义。在原址上保存下故居,蕴含的是桂花泉镇一百年来的厚重历史,更是三山源文化底蕴之所在。郑(邓)秀英故居位于的三山村,地处崇阳国家森林公园腹地,生态环境与历史人文并存,被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为2022年度湖北省生态村。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支撑下,结合时代需求和地域特色,郑(邓)秀英故居实施“原址保护”,能最大程度地融合并挖掘乡村生态环境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好乡村资源,激活其当下价值和时代效益,使乡村振兴爆发出磅礴的内生动力。
        检察机关的反馈意见得到了县政府的重视,通过实地察看和反复研究,县政府最终确定了郑(邓)秀英故居实施“原址保护”,并深度挖掘三山村现有生态、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的整改意见。2023年1月,县文旅局拟定了郑(邓)秀英故居抢险加固工作的预算方案,并正式启动郑(邓)秀英故居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郑(邓)秀英故居修缮资金,由政府筹资、文物产权人出资、检察机关对经济困难的产权人的司法救助资金组成。2023年4月,故居全面修缮工程正式启动。2023年6月初,修缮工程全面完工。6月13日,“用活非遗载体,传承非遗文化”主题座谈在县文旅局召开,会议明确定位郑(邓)秀英故居为崇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窗口,县文化馆、县博物馆、县提琴戏协会已悄然安排验收完成后郑(邓)秀英故居的布展、定期公益演出工作。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双合莲》将在焕然一新的郑(邓)秀英故居前悠悠唱起,响彻三元源,回荡在崇阳国家森林公园每座山间......
     ( 晏雨)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