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五四青年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的重要指示精神,2023年5月4日,鄂城区检察院青工委组织二十余名青年干警来到了武汉珞珈山,前往武汉大学周恩来旧居、六一惨案纪念亭等革命纪念场所,开展"追寻红色印迹,奋进时代征程"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以重温党史记忆,领略伟人风采,从先贤和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第一站来到了位于珞珈山南麓的周恩来旧居,庭前屋后被参天大树环绕,几条铺满落叶的小径通往山下,十分幽静。1938年5月至9月,为更好地实现国共合作抗战,周恩来夫妇寓居于此。在此期间,周恩来组织领导了"抗日活动宣传周""七七抗战一周年纪念""七七献金"等抗日宣传活动,先后在武大作了三次演讲,为军官训练团授课,并会见了斯诺等国际友人,与各界民主人士、文化界和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国民党高级将领等商谈抗日大计,使这里有着"国共合作抗日小客厅"的美誉。
"这次参观让我对抗战期间武汉大学的面貌、特别是周恩来同志在那一时期从事的主要活动都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抗战的艰辛与不易,更看到周恩来同志为宣传全民抗战、争取国际援助作出的不懈努力,近距离感受到了一代伟人的崇高风范。作为新时代检察青年,我们更要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恩来精神,在工作中不断锤炼自己的各项能力。"参观周恩来旧居的冯清润同志表示收获颇丰。
"站在那里,我仿佛窥见了历史的一角,有幸见证了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风华岁月和红色旗帜漫插中华大地的荣耀时刻。那是身为一个共产党人永远能深刻感到骄傲和崇高的时刻,我们作为新一辈青年人,应当牢记革命前辈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担当起我辈共产党人的责任。"青年干警杨晨激动地说道。
在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主干道旁有一座六角攒尖顶的小亭子,名叫"六一纪念亭",这里便是此次活动参观的第二站。这座亭子于1948年竣工,2001年随武大早期建筑群一起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所纪念的,是国共内战时期发生在武汉大学的一段血腥而凝重的历史。
"1947年6月1日,国民党军警千余人突然包围武汉大学,搜捕进步教授和学生,并开枪打死王志德、陈如丰、黄鸣岗三名学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同年8月,武汉大学进步师生在校内体育馆侧修建'六一'惨案纪念亭......"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莹的动情介绍,将在场干警带回那动荡抗争的时代,让大家对"六一"惨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听完讲解后,干警们又近距离地观摩了亭内石碑上记载的史实,特别是读到石碑背面的《死难三学生传》,"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六一'纪念亭背后所代表的'六一'惨案,因为这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事情,怎能不为之动容。就是那些年纪与我相仿的先辈们,他们心怀着民族大义,挥举着和平与民主的旗帜,却惨死于反动政府的枪下,实在是可悲、可痛!"干警们面向石碑集体深鞠躬,以表达对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崇高敬畏之情。
"快看!飞来之石!"
第三站,青年干警们来到了万林艺术博物馆,整个建筑的大半楼体都处于悬空状态,造型似一块天外飞石,周围绿树环绕,毗邻武大中心湖,傲立珞珈山旁,山、水、林、石互见互注。
万林艺术博物馆馆藏15000余件套,有演化与繁荣、生命与环境、考古与文明、文物与艺术四个常设固定展厅。这里既有120多年办学历史积累下来的文物、艺术品和动物标本,又有三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代表的考古学科成果,更有广大师生、校友、社会名流捐赠的艺术珍品,尤以馆藏鸟类标本最具特色。
进入博物馆,在"珞珞如石--万林艺术博物馆基本陈列展"中,干警们不禁啧啧惊叹,讶异于动物标本的栩栩如生,感叹于武大考古学科发展的丰硕成果。在"珞黉流风--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全国艺术名家邀请展"中,干警们在方寸尺幅间感受武大风景的秀美,在艺术精品中体悟独运匠心的魅力。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的寄语,下一步,鄂城区检察院将持续围绕、利用好青年干警人数多、有活力的条件,依托青工委,加强对青年干警的培育,打造业务、特长多方发展平台,助力全市检察机关"青锋队"团队建设,教育引导青年干警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让青春之花绽放绚丽色彩。
(王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