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熊孩子“豪礼”打赏主播 家长理性维权追回
2023-04-26 14:38:10 来源: 点击: 0
      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直播越来越热。很多孩子买游戏币、打赏主播,为此“着魔”。
      近日,孝昌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11岁熊孩子拿家长手机打赏游戏主播的合同纠纷。疫情期间,我国各大学校均采用了线上教学的方式授课,11岁的小万(化名)以学习为幌子,边上课边看直播,碰到喜欢的主播,为了引起其注意,将其祖母银行卡内的55514元通过购买快币的方式,通过2个平台账号分56次打赏给某游戏主播。事后,小万父亲用其中一个账号向平台申请退款1922元,获得同意。但另一账号因不能证明打赏行为是小万本人操作,平台拒绝退款,双方交涉未果,以致成讼。
      该案经法院审理,认定双方当事人都存在一定的过错,经承办法官与双方当事人协调沟通,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由某平台返还原告财产35000元。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体验着互联网带来的快感,同时也有来自家长的烦恼。熊孩子们一掷千金,狂刷豪礼,用来打赏游戏主播,这些钱都能要回来吗?
      一般来说,在司法实践中涉及的网络打赏行为纠纷,多是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打赏几千几万的行为,显然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在未得到其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情况下,其打赏行为应属无效,可以追回。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案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同时,有两个问题也值得考量:
      一是家长的监管缺失。司法实践中,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疏于管理,缺乏耐心,曾几何时,家长陪伴变成了机不离手,一人一机变成了家庭常态,还有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关心,网络虚拟世界可以让其得到满足感和寻求存在感。作为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引导孩子发展一些积极正面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金钱观。
      二是举证的困难程度。如果想要追回未成年人的大额打赏款项,就需要证明该打赏行为是未成年人本人做出,否则将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在实践中,很多未成年人都是用其家长身份注册账号,进行充值,打赏主播,如何证明实际操作人就是未成年人本人也需要确凿的证据,其困难程度也不言而喻。事发后,要注意收集好相关证据,包括: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平台注册信息、平台充值记录与电子支付消费记录、聊天记录、相关录音录像、相关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等。
      在此也呼吁家长们,对孩子多些陪伴吧,不要任凭孩子在网络世界里“刷嘉年华刷火箭刷飞机”,法律并不是家长逃避责任的“护身符”,也不是“逢款必退”。对孩子多一份责任,多一份指引,多一份关怀,守护孩子的童真和成长。
      (田毅刚、杨莹)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