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法治黄石讯(彭小陛 通讯员 王捷)近日,黄石市西塞山区河口镇一起工亡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牵动着辖区内每位村民的心。
天上降下无情剑 斩断人间骨肉情
家住河口镇凉山村的赵井(化名)为凉山村一家锻造厂的工人。11月23日,赵某如往常一样早起,伸手掖好仍在熟睡中年幼儿子的棉被,轻轻走出房间。妻子李如(化名)早已做好早餐,见丈夫要出门,拎起一旁的工具包递到丈夫手上。
“下班早点回来,今天一起陪欣欣(化名)买双新鞋子,她想要很久了。”李如望向丈夫轻轻说道。
欣欣是他们的长女,今年9岁了,正是爱美的年纪。赵井望着门外阴沉的天气,再看向简陋的房屋和操劳的妻子,结婚十余年,因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只能辗转于多个工厂上工,也没赚到什么钱,再加上体弱多病的父母要赡养,这些年妻儿跟着自己也没过上多少好日子,受苦了。想到这,他内心涌上一阵酸楚,轻轻颔首,抬手替妻子拢了拢外套,出了门。
初冬的天,阴晴不定。
上午10时,李某如往常一样从自家菜地里摘下已成熟的菜苔,准备中午做个菜苔炒肉送到位于同村的周林厂内,周林是河口镇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开设多家锻造厂,因周林的奶奶为赵井的表婶,因这一层亲戚关系在,丈夫赵井才能在周林的厂内上工。
电话响了,李如接起电话。
“嫂子吗?赵哥出事了,现在在一医院,你快来!”
赵井在切割作业中时不慎被反弹的物料击穿颈部动脉,后经送医,于10时30分左右抢救无效死亡。闻讯赶来的李如听闻噩耗,当场瘫坐在地上,久久无法回神。
丈夫清晨还与自己在亲昵的交谈,如今却已是冰冷的尸体一具。想到这,李如悲痛欲绝,泣不成声。
深入事件挖根源 找准矛盾切入点
听闻此讯,河口镇综治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死者赵井正值壮年因意外工亡,双亲年迈,膝下一双儿女尚未成年,家庭十分贫困,死者又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后续家庭生活如何保障,涉事企业如何在本地发展立足,村里之间关系如何维系,这些多因素该如何去平衡?镇综治办犯了难。
考虑到死者赵井和企业负责人周林皆为凉山村村民,乡里乡亲,彼此之间又互为亲戚关系,为不破坏地方家族和谐,也为了企业后续能良性发展,经征求双方意见,决定先由双方自行调解。
期间,因双方自行调解未果,河口镇综治办于25日介入调解。经过多轮沟通,了解到局面胶着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在赔偿数额上有着较大分歧,企业方咨询的律师表示赔偿数额死亡赔偿金约100万上下浮动,家属方律师坚持赔偿数额不应低于200余万,双方之间相差100来万,悬殊过大,且双方只相信各自咨询的律师说法,坚持己见,导致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巧设人民调解庭 “三方联动”化纠纷
“大家好,本次的工亡事故纠纷,河口政府密切关注、高度重视,今天特邀请了西塞法庭和河口派出所的相关负责同志一起共同召开调解会,也是希望能在专业力量的支持下,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圆满解决好此次的矛盾纠纷,为家属带来安慰,为企业带来和平。希望大家就各自的诉求和想法畅所欲言。”11月29日上午,一场特别的人民调解庭在河口镇综治中心召开,政法委书记方勇斌望着调解庭内的各位代表如是说。
原来,方书记在了解了双方前期谈判僵持不下的原因后,迅速找准化解矛盾切入点,特地组织西塞法庭和河口派出所为赔偿政策做专业解读。调解庭上,耐心倾听双方的陈述与诉求后,西塞法庭负责人当庭分析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利与弊、并分别与双方就赔偿政策进行了单独普法,河口派出所也就双方矛盾调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法堵门、闹事等行为进行了普法训诫,告知双方应在合法、合理的情境中妥善解决问题和矛盾。
镇综治办调解员“法、理、情”并用,分别对双方当事人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一步一步拉近双方心理预期,最终促使双方在赔偿数额上达成一致意见。12月3日,在人民调解员及村委会的见证下,家属李如和企业负责人周林签订调解协议书,约定由企业方赔偿赵井亲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补助金、精神抚慰金等各类赔偿金近180万元。至此,经过11天的调解,这场轰动当地的工亡事故矛盾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人民调解为人民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这场由枫桥镇开创并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今仍是学习样板。近年来,河口镇充分发挥诉前调解作用,把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让“枫桥经验”焕然一新。
本纠纷中,河口镇通过聚集当地公检法力量,突破信息壁垒,“面对面调解”的方式,将法律知识运用于矛盾化解实际中,最终得以成功化解,继而维护了地方村民之间的和谐稳定。本次调解,不仅增强了河口政府、公安、法院“三方联动”化解矛盾合力,更践行了河口政府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坚持“一事一议、一案一策、精准稳控”的工作方针,真正做到了矛盾纠纷化解有效率,极大促进了当地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氛围。